毛泽东收拾刘少奇 中共权斗最高境界(二)
2017.06.25.13.2
我们接着上次的话题,聊一聊军队统帅权的演变过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登基就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当时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设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管辖并指挥解放军及其它武装力量。这等于宣布解放军是国防军,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这也就意味着军队的国家化。在这个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为副主席,贺龙、陈毅、徐向前、林彪、龙云、傅作义、张治中、萨镇冰等22人为委员。当然,这些副主席,没有毛泽东的授权和批准是无法调动任何军队的。而所谓的民主人士程潜、龙云等人的副主席和委员身份,不过是个名誉职务,他们连一个排的部队也指挥不动。那时,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是由周恩来负责的,刘少奇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共主导的第一部宪法,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从法律上再次确认了军队国家化。但是,就在很多民主人士称赞这部宪法的时候,毛泽东却在暗地里完成了一个重大部署。1954年8月28日,也就是在宪法正式颁布的几天前,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一个重建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决议。注意,是党的军事委员会,而不是国家的军事委员会。重建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央军委,由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委员。在这个布局中,只有主席,没有副主席;朱德、彭德怀仅仅是一个军委委员,刘少奇、周恩来被彻底排除在军事体系之外,这样一来,军队的统帅权和指挥权都集中在毛泽东一个人手里。高岗就是在这一年的8月17日自杀身亡的,也就是说,在高岗自杀后的10天,毛泽东便实现了这样一个重大的部署,把刘少奇和周恩来踢出了军队。尽管中共的第一部宪法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关于军队国家化这个最重要的条款还没有正式实施,就被毛泽东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倒退。在设立中央军委的时候,毛泽东实际上已经开始做放弃国家主席职务的准备工作了,因此,他把国家主席最实质性的一项权力,即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从国家体制中悄悄地转移到了中共内部。毛泽东这个金蝉脱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防止刘少奇获得军权,哪怕他日后以国家主席身分兼国防委员会主席一职。不得不说,毛泽东的棋局,花样翻新,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维护个人的权力上,毛泽东的确是深谋远虑,费尽心机。
刘少奇最大的短板就是在军队中缺乏声望,更没有什么嫡系人马。刘少奇早年一直从事工人运动工作,在长征途中,曾经出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和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有过一段短暂的合作经历,时间还不到一年。这是他第一次在军队任职,而且是临时性的。刘少奇随中央红军完成长征后,一九三六年四月就被派往了地方工作,担任北方局书记。
在华北的局面初步打开之后,毛泽东为了压制王明、周恩来,又让刘少奇兼任中原局书记。期间,发生了皖南事变,新四军被国民政府宣布为叛军,新四军的番号被取消。此后中共决定重建新四军,毛泽东委派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负责整编部队,兼任新四军政委,这是他又一次担任军职,而且也是临时性的。当时,新四军的组成非常复杂,有原江南不同体系的红军,也有李先念在鄂豫皖重新拉起的旧部,还有南下的八路军115师一部。而且,新四军分部于苏、鲁、鄂、豫、皖五省,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刘少奇从1941年1月,以中原局书记的身份兼任新四军政委,到1942年3月奉调去延安,他真正掌握军权,也就这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兼职。在新四军的政治干部中,只有饶漱石和刘少奇的历史渊源比较深。后来,在高岗落难的同时,原本和高岗毫无瓜葛的饶漱石也一同被打成高饶反党集团,被迫害至精神失常,死在狱中。在新四军的军事将领中,刘少奇比较钟意的是当时资历尚浅的粟裕,但二人并无深交。中共立国后,刘少奇曾经替粟裕争取元帅军衔,也未能如愿。不仅如此,粟裕还是第一波被整肃的军队高级将领,很早便被逐出军队,终其一生未能再掌握军权。否则的话,刘少奇或许会在军队中多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有一个故事,非常能够反映刘少奇在军队内部的威信如何。1964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个重要的报告会。会场不大,坐满了人。台上,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都到了。周恩来引着刘少奇走到台中央,对大家说:今天是请少奇同志给大家讲话。在这个会议上,刘少奇着重谈了其夫人王光美的桃园经验。会议连头带尾,总共不过一个钟头。大热天把这么多高级干部集中训话,人们是非常不满的。退出会场时,前面有两三个军队干部在骂娘,骂得很难听,特别是骂刘少奇不该亲自出来吹捧臭婆娘。这个故事摘自中共高级干部、著名党史专家李新的回忆录《流逝的岁月》。对比而言,毛泽东那么重用江青,还没有听说哪个军队将领敢骂娘的。
一九五九年四月,刘少奇顺利当选国家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成为正式的国家元首。但是,他并没有获得宪法赋予的指挥军队的实际权力。当时,刘少奇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重大危机。尽管如此,面对大跃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新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还是想干出一番成绩来。
当年的大跃进,最重要的原因是,斯大林死后,毛泽东要和苏共的领导人赫鲁晓夫争夺世界革命领袖的位子。因此,毛泽东不顾实际情况,提出了工农业的高指标,以图全面超越苏联。于是中国便有了遍地的小高炉和亩产万斤田,以及剥夺了人们家庭生活的人民公社和集体食堂。这场大跃进对国家的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在大跃进初期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在小组会上指出:“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現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并且写信对毛泽东的“小资产阶级狂热”给出了善意的批评。然而,此信不但没有让他改弦易辙,反而让忌惮已久的毛泽东恼羞成怒,凭空捏造了一个彭德怀反党集团。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刘少奇也加入了对彭德怀“反党集团”的围剿。毛泽东一直非常在意刘少奇和军事将领之间的关系,毛泽东说彭德怀,我死后,你别造反,行不行?这个话,其实就有挑拨刘少奇的意思。彭德怀的落马表面上有利于刘少奇强化自己的政治地位,但实际上反而给他埋伏下了危机。毛泽东打掉了一个军队内部的宿敌,此后的刘少奇就更加无人呼应了。
庐山会议上的这次党内斗争,让中共高层彻底丧失了阻止大饥荒蔓延的最后时机,等到来年青黄不接之际,饿死上千万百姓的大祸已经铸成。不仅偏远地区饿殍遍地,就是在北京、天津、上海这些代表国家形象的大都市也都有人饿死。这场荒唐的大跃进最终让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至少三千六百万人被饿死,经济和生态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这件事也成为毛泽东最大的心病。
在这场空前灾难的影响下,有相当多的中下级干部开始消极地抵抗中央的号令,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深受毛泽东器重的邓小平对此很不以为然。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我们的干部要讲理想、讲全局,要向他们提出有没有志气的问题。这样的小天地,分散状况,等于全党没有志气了,没前途,翻不了身。口里讲有志气,假的,不愿吃点亏,斗争目标是中央。向中央讲策略,搞后手,好像中央是个大财主,集中目标攻击,这日子能过呀?……工业会议上一讲到木材和煤炭就上不去,农业上,一说到粮食征购就上不去了,不但明年上不去,长远也上不去。”在邓小平看来,很多县以上的干部,缺乏理想和大局观念,不积极追随党的高指标,不愿意吃点亏。
就在这种情况下,于一九六二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全国县团以上单位的主要领导到北京开会,以图克服所谓的分散主义以及打消干部当中的低迷情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千人大会”的初衷。然而,就在这个会议上,刘少奇对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做出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最终转变了大会的方向,变成了一个检讨大跃进得失的会议,因而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响应。这种客观的态度和讲真话的勇气,让刘少奇获得了党内地方干部的普遍尊重。这个结果无疑让毛泽东感到非常意外和记恨。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定性,不仅是对一些地方干部的责难,也暗含着对大跃进的否定和对毛泽东的批评。在会下说到百姓被大量饿死的事,他愤愤地说:我当主席时出了这种事情!刘少奇亦深以为恨。会上彭真公开提出毛泽东也要检讨自己的错误。这时,毛泽东的个人威信一落千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巨大的压力下,毛泽东当众作了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次检讨。也就在这次大会上,刘少奇曾经就彭德怀庐山会议上向毛泽东写信一事作了部分澄清,并给当年的反右倾运动的受害者平反。
说的这里,小民必须声明一下,不论是毛泽东还是刘少奇,他们都给中华民族造成过重大灾难。在中共进行的各项运动中,在很多情况下,刘少奇比毛泽东还左,整人下手很重。但是,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这个表态是值得肯定的。刘少奇对毛泽东说过的话:“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说明刘少奇对于数千万百姓被饿死,还是心有愧疚的。
七千人大会闭幕的第二天,毛泽东即坐专列离开北京到外地去了。这个行为既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对此次会议的不满,也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完全放手之意,究竟如何,那就取决于刘少奇对毛泽东的认识了。
在这次会议当中,刘少奇严厉训斥了几个紧随毛泽东、饿死大量百姓的省委书记,并采取了组织措施,撤换和调整了几个省委书记。此外,还调查了全国死亡人口的具体规模。这在毛泽东看来,就是在准备他的罪状。这次大会成为毛泽东下决心彻底打倒刘少奇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毛泽东或许还只是想把刘少奇边缘化,类似朱德那样就可以了。但是此后,他们恐怕就成了不共戴天仇敌。
此后,整个中国将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中国高层也即将经历一次重大的震荡。在这场权斗中,刘少奇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他的抉择和举措,对他自己及其部下命运的影响,都将是决定性的。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元首,他的选择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关系着数千万百姓的生死。两个权力顶端的大佬,一个手握军权,一个倚重党权。毛泽东如何部署打倒刘少奇,以及刘少奇又是如何应对毛泽东,关于这场惊心动魄的争斗,我们在下一集接着聊。
图片: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08/2017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