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顶撞习近平
李强竟敢顶撞一尊 习近平莫非看错人 2023.03.04 No.209
打赏: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昨天,路透社发出长篇报道,根据多位内部人士披露的消息,复盘了中国放开背后的决策过程,特别提到,中共新二号人物李强如何抓住了时机,加速习近平清零政策的结束。这篇报道说,20大结束后,李强作为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负责抗击病毒的斗争。我们知道,这个工作此前由李克强负责。李强接手,应该是顺理成章。
路透社的报道说,在去年10月份,中共内部就一直在悄悄制定计划,在 2022 年底前逐步放开,在2023年3月宣布恢复正常。然而,病毒传播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政府控制它的能力,李强突然决定更早地启动重新开放计划。
路透社的报道提到了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消息:防疫20条出台后,每天的新增病例增加,看到这一现象习近平动摇了,他要求坚定不移地执行清零政策。但李强顶住了习近平要求放缓放开步伐的压力,李强鼓励包括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在内的地方官员坚持实施防疫20条。路透社的报道还说,11月的抗议活动标志着习近平疫情管理的一个转折点,习近平最终选择匆忙放开,以安抚年轻的抗议者。最后,在12月7日,中国宣布全面改变其防疫政策,突然结束了许多限制措施。
路透社的这篇报道谈到了重新放开决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是在11月初,当局推出防疫20条后,感染数急剧增加,习近平要求继续清零,被李强顶住。另一个是11月末发生的白纸抗议运动,习近平被迫完全放弃了清零政策。路透社的这篇报道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的议论,对报道提到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涉及李强的部分内容,更是议论纷纷。路透社的说法给人的感觉是,李强还没有正式就任总理职务,就已经开始忤逆习近平了 。
路透社是一家重量级的国际媒体,有极高的声誉。这篇报道提到,路透社试图向相关当事人习近平、王沪宁等核实知情人透露的信息,只是,没有得到他们的答复。总的来看,这篇报道存在很多疑点。
首先,中共高层是否有停止清零政策的计划,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当时,有不少外国媒体都谈论过,当局有可能在2023年两会以后恢复正常。只是,这究竟是外界的美好期待,还是,真的确有其事,我们还无法得知,在这个问题上,路透社的报道并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从当时中共官方的报道来看,完全看不到习近平当局放弃清零政策的迹象。相反,习近平当局一直在表示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清零。实际上,直到11月10日当局决定推出防控20条,放宽控制措施,当局也并没有放开的意思。就在那次常委会上,习近平还再次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他们只是想用比较小的代价来控制疫情、实现清零。因为,继续实施严格的封控措施,各地已经难以承受。尤其是,将轻症患者以及大量的密接者强制隔离,已经无法进行。他们不是不想继续实施严酷的隔离措施,只是,需要隔离的人太多了,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地方安置这些人,只能让他们居家隔离。从后来的情况看,在中共20大召开之前,估计就已经出现了疫情失控的苗头。到20大结束的时候,局势已经相当严重了。只是,习近平当局还不甘心,因而,推出防控20条,来应对新的局势。
值得一提的是,防控20条实施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立即放弃了全员核酸检测,放弃了严格的封控措施,被封闭的社区完全放开。石家庄因此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但是,石家庄市的疫情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外界并不清楚。此后不久,河北省的另一座城市,位于石家庄和北京之间的保定市又突然成了舆论的热点。这是11月末的事情。石家庄放开的时间比保定稍早几天,只是,媒体上并没有消息谈到石家庄市民感染病毒的情况,而保定市民大范围被感染的情况却被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了出来。今天保定市最低气温零下2度,保定人均38.8度,这句话被广泛传播。就连胡锡进都对这个情况做了调查,基本上证实了保定市民大范围感染的情况。
不难想见,如果保定市民大范围被感染,那石家庄的情况肯定会更加严重。因为,石家庄的人口密度要大大超过保定。石家庄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所有省会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其实,类似的情况当时也在河南省会郑州等多个大中城市出现。关于当时国内的疫情,当局一直在隐瞒真相。但是,他们自己肯定知道所有的真相。
路透社的报道说,11月20日习近平出访回国后,还要求继续执行清零政策,被李强顶住。这个说法值得怀疑。应该说,防控20条并没有放弃清零政策,石家庄市等地只是执行了防控20条,并没有自行其是。关键是,防控20条是习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会正式批准实施的,刚刚执行了几天,就要推翻,这并不符合习近平的个性。既然习近平不会否定防控20条,那也就谈不上李强鼓励石家庄坚持实施防控20条的问题了。那时,像石家庄、保定、郑州这些数百万人口的城市,都出现了市民大范围被感染的情况。这已经证明,试图用比较小的代价、也就是精准防控来控制疫情的设想失败了,那些措施根本就无法遏制病毒的传播。对此,胡锡进都不掩饰他的绝望,12月2日,胡锡进发文称,他周围的感染者不断零星增加,能感觉到病毒在走近。他特别提到,根据我不断了解到的新信息,我知道病毒传播是真的阻挡不住了,我们继续搞大规模封控产生不了我们想要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难以承受。
可以肯定,习近平要比胡锡进更了解全局的情况,比胡锡更早了解疫情的真相,习近平应该早就清楚,疫情已经基本上失控了。如果不是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再坚持清零,无法想象,李强能够成功阻挡习近平的旨意。路透社关于李强的那些说法,明显是对李强的美化,也是对习近平的美化。假如李强真的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能力,习近平又是那么容易接受李强的建议,上海大规模的封城的惨剧就不会出现。
路透社报道说,白纸抗议运动爆发后,习近平选择匆忙放开,以安抚年轻的抗议者。这个说法更是令人难以置信。毫无疑问,白纸运动极大地震撼了习近平当局,但是,认为白纸运动能够迫使习近平当局放弃清零政策,这明显不符合中共统治的逻辑。说习近平因为年轻人的抗议而放弃清零政策,这其实是在美化习近平。清零政策对习近平意义重大,除了无法对抗的现实,没有人能够让习近平做出改变,那些勇敢的年轻人也做不到,习近平会不假思索地用暴力镇压来回应年轻人的抗议。事实上,在白纸运动爆发之前,国内的疫情就基本上失控了,习近平当局的清零政策已经失败了。不是他们主动选择放开,而是根本就控制不住病毒的快速传播。那时,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病毒传播是真的阻挡不住了,继续搞大规模封控也产生不了想要的结果。这个情况胡锡进知道,习近平当局更应该知道。
我们无法得知,中共高层是哪一天正式做出决定,不再实施任何限制措施。12月7日当局推出新十条,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决定一定是在此之前很多天就做出了。这也意味着,他们应该在12月之前,就已经清楚,无论怎样,疫情也控制不住了。毕竟,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中共内部一定花时间进行过讨论和推演。新十条出台后,地方当局普遍把它视为完全放开的信号。想必,在此之前,中共内部早就形成了共识,疫情已经控制不住了,都在等中央的正式指示。
然而,放开后的情况证明,防疫工作的组织以及物资准备都非常的失败,包括北京在内,人们甚至连最普通的感冒药都买不到,医院以及急救设备更是严重短缺。这显示李强缺乏基本的预见能力,缺乏全面规划统筹的能力。从中共20大结束的10月22日,到12月初局势全面失控,疫情海啸出现,一个多月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李强担任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的这一个多月,基本上是什么都没有做,这是严重的失职。直到12月25日,才召开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实在是太迟钝了,不知道已经有百姓因为缺医少药而失去了生命。而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路透社的报道竟然完全没有提及。
尤其荒唐的是,在无数人还在遭受病痛折磨,无数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的时候,2月16日,习近平当局竟然宣称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结果,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愤怒和不满。这个事实也再次证明,作为习近平当局的二号人物,李强并不能阻止习近平的错误决策和荒唐举动。
实际上,李强以往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外界对李强形成了印象:李强不过是习近平的大秘,不过是习近平的附庸,即使他成为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也根本不可能阻止习近平干蠢事,也阻止不了习近平干蠢事。在习近平已经定于一尊的情况下,只有习近平的个人独裁,而完全没有可能形成什么“习李体制”。
显然,有人试图通过路透社的报道来改变人们对李强的认识,来试图重新塑造李强的形象,重新塑造习近平团队的形象,试图通过这篇报道给外界摹画一个美好的君臣关系的假象。似乎,习近平也不是完全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李强更是可以劝阻习近平干蠢事。试图让人们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中国还是有希望的。只是,这篇报道对基本的事实描述上都存在严重的偏差,对于李强的严重失职更是完全没有提及,这样的报道根本就让人无法相信。对于路透社来说,这篇报道是极端失败的,对自身的信誉有极大的伤害。
原图链接: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3/03/20230304-no2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