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遭习近平冷遇
首次出席重大会议 李强遭习近平冷遇 2022.12.18 No.180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刚刚过去的12月15号、16号这两天,中共当局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召开,地方党政领导和中央各个部门的领导参加会议,目的是为来年的经济发展作出部署。这次会议是中共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也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按照新华社的报道,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即将卸任的李克强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此外,候任总理李强做了总结讲话。类似的场景发生在10年前,当时,习近平刚刚出任总书记,温家宝即将卸任总理,李克强准备接任总理。在那次的会议上,习近平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下一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总结本年度的经济工作,对下一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现在,习近平的角色变得更加突出了,他不仅总结今年经济工作,还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在10年前,这完全是总理温家宝的职责。显然,习近平已经把国务院总理的职权大大压缩了。另外,10年前,候任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而现在的候任总理李强却不是这次会议的主持者,他只做了总结讲话。也就是说,今天李强的角色,也比不上当年的李克强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持者,象征着中央经济工作的主导权。显然,这10年下来,总理的职权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今天的总理已经和10年前的总理完全无法相比了。李强只是今天的总理的接班人,李克强现在没有的职权,李强显然也不会有。
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在几十年来最为困难的境地。由于长时间的封控,国民经济已经受到重创,而近日疫情彻底失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更是给明年的经济带来极大的变数。此前,曾经有传言说,鉴于各地疫情全面爆发,中南海将延后举行这次的会议。实际上,当下的形势和氛围确实很不适合召开这样的会议,整个国家正在被一种强烈的迷茫和不安的气氛所笼罩。在这种情况下接任国务院总理,可以想象,李强今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中国的经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除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习近平的胡作非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基于对丧失统治权力的恐惧,这些年来习近平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进行疯狂的摧残,尤其是最近这两年,习近平对互联网企业以及教育培训行业的打压,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几乎窒息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另外,曾经长时间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由于习近平简单粗暴的处置,也面临着硬着陆的危险。可以说,在习近平统治下,整个经济已经千疮百孔、险象丛生。再加上这三年极端防疫政策的摧残,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程度。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不得不承认,当前中国经济在需求、供给、预期这三个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普遍对今后存在着极大的担心,乃至非常的悲观,也就是所谓的预期减弱。这次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可问题就在于,在遭受了习近平这些年的摧残打压之后,各方面都不可能恢复信心,不可能对今后有好的预期,正所谓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至于当局提出的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及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安抚民营企业,等等,这些策略完全不足以扭转中国经济衰退的趋势,尤其不足以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大的方针政策没有改变,那些局部的调整注定难有成效;大的政策环境没有改变,人们注定就难以恢复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再次提到“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其实,就是必须坚持习近平对经济的领导。显然,习近平绝不想恢复以往的权力格局:总书记只负责政治,总理主导经济,习近平也不大可能完全放手让李强管理经济。如果是这个样子,李强恐怕也很难开展工作。在习近平的心目中,李强这些人不过是他的随从,即使做了常委、做了总理,依然还是他的奴仆,依然还要处处看他的眼色行事,习近平显然不想出现一个和他分庭抗礼的国务院总理,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信。这不单是习近平和李强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牵扯到了党的系统和国务院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牵制李强的不单单是习近平,还有整个党的系统。
习近平的思想底色就是阶级斗争,就是兴无灭资,他从骨子里敌视民营经济,敌视民营企业家。他害怕民营经济的不断增长,害怕民营企业家的力量不断壮大。在中国经济发展顺利的时候,他尚且担心民营经济的实力和影响,而中国经济陷入停滞的情况下,他肯定会更加防范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实力和影响。无论对外如何宣传,骨子里习近平是不会改变的。这就决定了李强只能在习近平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决策部署,只能继续依赖国有企业,走国进民退的老路。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这句话应该是对20大后新上任的封疆大吏们说,其实,也是对李强说的。习近平想必对李克强不会太满意,希望李强上来后能够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肯定希望李强来帮助他挽救经济。毕竟,经济真的崩溃了,他的统治也就难以维持了。只是,按照习近平的思路,按照目前的权力格局,李强怕是也难有作为,虽然他是习近平的亲信。中共最有作为的总理赵紫阳曾经说过,总理这个位子,再有能力的人也不一定干得好,没有能力也不一定做得坏。在中共的权力格局中,总理能否做好,基本上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与否,取决于总理能否确立在经济领域的权威,取决于能否不受意识形态的干扰,按照经济规律指导经济。
对于李强来说,他恐怕没有太多的选择。按照习近平的思路管理经济,让习近平满意,那注定会一事无成;不按习近平的思路管理经济,让习近平不满意,就更是一事难成。在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李强是省委秘书长。想必,李强的综合能力让习近平很是满意。否则,李强不可能有今天。虽说,秘书长是管家,总理也是管家,都是给习近平当管家,但是,做总理和做秘书长毕竟不一样。事实上,在中共的权力体系中,总理的角色非常微妙,有时会非常的尴尬。特别是当权者对权力过于敏感的时候,总理作为党内的二号人物,处境会相当艰难。尤其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的清零政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失败,习近平的权威无疑会再次受到党内的质疑,习近平甚至会遭到中共内部的蔑视,习近平如果意识到这一点,他会变得更加多疑、更加不自信。应该说,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抗疫以惨败结束,是习近平上台十年来,遭到的最大的挫败。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肯定会更加抓紧权力,会更加防范有人挑战他的权力。真是这样,李强的日子注定会很难过,可能比他做上海市委书记时的日子还要难过。
现在,李强要面对由于三年抗疫造成的许多特殊问题,不仅如此,他更是要面对几十年来错误的国策造成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房地产业的崩溃和人口的急剧衰减。而这些结构性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制约,要超过一些表层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肯定会远远大过解决那些表层的问题。只要还尊重基本的客观现实,就应该清楚,房地产业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败了。未来这些年,随着人口的急剧衰减,即使不再大批建造,也会有大批的住房空闲出来。这就决定了房地产衰败已不可避免,当务之急,就是尽力避免房地产大面积破产倒闭,对金融系统造成剧烈冲击。事到如今,不仅无法再利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相反,还必须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解决过去错误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此外,房地产长时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太大了,房地产业的急剧衰退,势必给整个经济造成剧烈的冲击。可眼下,根本不可能有一个新的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很难想象,即使习近平给他足够的权力,李强又能有什么办法,克服这些结构性问题,挽救中国的经济。更何况,已经威信扫地的习近平可能会变本加利去垄断权力,去控制权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视会议报道的画面中,习近平讲话时,在他身边有七个人陪座,除了二十大后的6个政治局常委,还有现任常务副总理韩正。而李克强讲话时,同在主席台就坐的有李强、韩正、丁薛祥和蔡奇。奇怪的是,候任总理李强作总结讲话时,陪同的只有政治局常委丁薛祥。虽然说,李强是习近平的亲信,但是,在20大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似乎并没有给予李强特别的支持。假如习近平比较支持李强,即使自己不去,也应该让其他几个常委出场助威,至少也应该和李克强讲话时的场面一样。总之,在中国经济正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在极为特殊的时期,习近平没有给候任总理李强足够的面子,没有特别去树立李强的权威。或许,习近平没有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或许,习近平根本就不认为李强需要权威。这或许已经预示了未来局势的走向。
习近平统治中国这十年,中国的经济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国内外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中国经济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习近平的胡作非为,如果不能够改变习近平对经济的干扰,不仅明年中国的经济没有希望,在未来这些年都不会有希望。难道李强能够改变习近平吗?
原图链接: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12/20221218-no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