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执掌北京天机已泄露
尹力凭啥执掌北京 习近平天机已泄露 2022.11.15 No.167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昨天,当局突然宣布,蔡奇不再担任北京市委书记,由尹力接任北京市委书记,执掌京畿重地。20大前,尹力只是福建省委书记,他成为政治局委员,就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出任北京市委书记,就更加令人意外。可以说,尹力无疑是20大上最大的一匹黑马。值得注意的是,尹力先后在卫生部、四川省任职多年,2020年调任福建,他和习近平并没有任何交集,更没有在习近平手下工作的经历。20大成为政治局委员后,不少人都猜测,医学博士出身并曾经长期任职卫生部的尹力可能接替孙春兰,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医疗卫生尤其是疫情防控。他能够进入政治局,并接替习近平的亲信蔡奇、出任北京市委书记,显示出习近平对他的特殊信任。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尹力1962年出生,今年刚好60岁。2003年,尹力出任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当时,中国正在经历萨斯病毒的危机,在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尹力是唯一一个以专家身份参加的官员,为抗击疫情建言献策。后来,尹力升任卫生部副部长。2015年,尹力到四川省任职,成为四川省省长。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身为四川省省长的尹力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网格化管理”。此外,无论是明确定点救治医院名单,还是切断与武汉的路面交通、组建医疗队准备支援武汉等,四川也都走到了前面。当时,四川一系列的防疫举措被媒体热议,甚至被称为“教科书级”抗疫。《新京报》发文,题目是四川“教科书级”抗疫,重申了这三点防疫常识,就对四川的防疫措施作了分析和评论。不仅国内媒体称赞,一些外国媒体也作了评论。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宣称,四川有章法、有节奏的抗疫措施,相信与曾是萨斯“救火队员”的尹力的专业判断紧密相关。
由此,尹力崭露头角,不久后,晋升福建省委书记,成为封疆大吏。想必,那个时候,尹力就已经引起了习近平的注意。当然,如果,疫情随着武汉的解封彻底消失了,或许,尹力的仕途会是另一个样子。毕竟,除了那次抗疫成功,尹力并没什么骄人的成绩。可是,疫情偏偏持续了三年,而且,今年,竟然在全国范围内又大规模爆发。可以推断,这次尹力能够进入政治局,并出任北京市委书记,应该和今年这一波严重的疫情有关。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想必已经让习近平焦头烂额,而北京的疫情一再出现,更是让习近平惊恐不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尹力出任北京市委书记,这意味着北京市委的首要任务,便是确保北京的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中南海的安全,确保习近平的安全。
从尹力的这项任命可以看出习近平的内心,看出他对疫情的恐惧,看出在他心目中控制疫情的重要性。北京必须安全,清零必须实现。清零没有完成,习近平绝对不会罢休。尹力出任北京市委书记,给各地的官员树立了一个标杆,这个标杆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防疫的成功。只是,对于尹力来说,在北京实现清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大的麻烦是,治理北京,其难度是四川和福建无法相比的。尤其是,北京市现在的人事格局是蔡奇布置的,而蔡奇现在位高权重,尹力肯定受到各方的牵制,很难施展拳脚。无论如何,尹力未来的日子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习近平选择尹力执掌北京市,看重的恐怕不是尹力的专业知识,而是尹力的领悟力,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项;习近平看重的不是尹力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尹力领导防疫的成功。其实,《新京报》的评论,特别提到,从四川等地“超前判断”和“提前布局”的经验看,其具体做法看似复杂,却可简单概括成三句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也正是防疫三大原则。这篇评论还说,每个医学生在学习传染病知识时,都会熟记这三句话;每名医务人员在防疫过程中,也都会遵循这三大原则,遵循防疫常识。也就是说,领导防疫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只要知道基本的常识便可,而这些常识只要随便问任何一个医生就可以知道。因此,尹力领导防疫的成功,最关键的不是他的专业知识,而是他的政治敏感性,他充分意识到了防疫的政治意义,并及时采取了行动。而其他地方的官员,可能是缺乏政治敏感性,没有意识到防疫的政治意义,还在像平时那样等待最高层的指示。尹力的政治敏感性,这才是他获得习近平注意的重要原因。当然,尹力获得习近平的注意,这其中也有某些特殊因素,假如疫情没有这样严重,尹力的成功就不会那么引入注目,就不会给习近平留下深刻的印象,恰恰是疫情的严重恶果衬托出了尹力的成功。
20大政治局中尹力等多个“科技官僚”的出现,特别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直辖市的“一把手”,都由科技官僚出任,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有人认为,习近平提拔科技官僚进入政治局,是因为习近平认为他们的科技专长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中国摆脱西方技术封锁,加强创新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说,习近平是在提拔专业人才治理国家,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这种说法显然是误读了习近平,也误读了中共的体制。中共确立的这个体制,从根本上缺乏专业人才参与的渠道和空间,在关键时刻,在重大的问题上很难发挥作用。这是这个体制最根本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仅仅通过提拔个别专业人员,是无法解决的。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等人就已经意识到,中共的干部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提出所谓的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只是,中共选择干部的首先条件却是所谓的革命化,也就是要甘当中共的奴仆和帮凶。这一点就决定了,中共只能选择那些善于卖身投靠的家伙。即使一些技术型官员还有良知,但在党性的约束下也很难发挥作用,在科学和政治之间,只能背叛科学、服从政治。比如三峡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完全是政治工程,专业人员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至于到了习近平时代,问题就更加严重。习近平选择干部,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忠诚,实际上就是要忠诚于他个人。在习近平已经在台上表演了10年之后,习近平独裁的本质、重视奴才不重视人才的用人之道已经广为人知。
相对而言,一向和中共关系密切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这次倒是说出了部分实情。李成认为,习近平重用科技官僚的目的应该是执政权力基础的多元化,以及在地方领导层引入“局外人”,以期削弱地方山头主义势力。所谓执政权力基础的多元化,说白了,就是不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之江新军一方,而是引入各种分散力量,相互制约,防止尾大不掉。而这些科技官僚,没有地方工作经历,没有自己的山头,他们执掌地方事务,自然会削弱地方山头势力,无力和中央对抗。这一切都有利于稳固习近平个人的权力和地位。也就是说,习近平提拔科技官僚只是为了巩固他个人的权力和地位。总而言之,习近平选择科技官僚作为地方主官,并不是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而是利用他们的弱项,因为这些人没有自己的山头,缺乏政治能量,无力挑战他的权力和地位。
二十大政治局人选确定之后,习近平便主持中共政治局会议,审议政治局所谓“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习近平要求中央政治局要带头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唯习近平马首是瞻,对习近平唯命是从。因为,很多政治局委员此前并没有直接在习近平手下任职的经历,所以,习近平要对他们亲自教训。让他们知道,成为政治局委员最重用的条件便是对他的服从。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专业机构的领导,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确有必要。但是,作为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治理能力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一般的专业知识。可以说,做一个省长、省委书记,专业知识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作为地方的党政领导更需要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只是,真的具备这些能力的官员,肯定是不会得到习近平重用的,反而会被防范和打压。习近平提拔官员,最先考虑的应该是不能危及他的权力和地位。正是这样,那些没有根基、没有山头的科技官僚才受到了习近平的青睐。尹力之流被习近平重用,那是他们个人的幸运,而不是科技人员的幸运,不是知识分子的幸运,更不是这个国家的幸运。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11/20221115-no1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