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陷入慌乱
习近平当局陷入慌乱 中国经济正坠入深渊 2023.06.20 No.240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6月份马上就要结束了,这2023年,一半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如果说,第一个季度人们多少还有些迷茫,进入二季度人们便是越来越失望了。
按照当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和去年的3%相比,经济似乎开始恢复。只是,这个数字是否反映了真实的经济状况,就值得分析了。对此,清华大学的教授孙立平说过这样两句话:第一句,实际的情况比4.5可能要好;第二句,人们的感觉比4.5要差。孙立平的第一句话,属于政治正确,第二句话是基于个人良知。孙立平说,大家实际的感觉可能比4.5%要差。包括在座的各位在内,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特别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面来说,反弹乏力很明显,好像没有出现原来预期当中那样一个非常强劲的反弹。孙立平的这段话,是在4月初的一个公开场合说的。
实际上,恰恰是疫情掩盖了许多结构性问题,疫情的结束让这些问题突显了出来。到了四、五月份,经济低迷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各项经济数据持续下滑,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5%,进口下降4.5%,消费、投资和出口这拉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几乎全部失去了动力。年轻人失业率更是接连两月破纪录,达到了20%以上。这还是按照,一周工作1小时就算就业的标准,做出的统计。实际上,经济的萧条已经触目可见,甚至都不需要数据证明了,当局此前刻意营造出来的一点乐观气氛已经荡然无存。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再迟钝的人,也应该看明白这个大趋势了。疫情期间,不少人还有个盼头。盼着疫情结束,经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也能够恢复正常。直到6月份过去,半年的时间经济依然没有起色,甚至还在下滑,人们怎么还会再有盼头。
面对这样严重的局势,最高当局想必也十分紧张和不安。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中共高层官员最近几周与产学界至少开了六次紧急会议,政府官员语气异常急迫,坦承中国经济面临关键时刻,敦促与会者就如何刺激经济、恢复私营部门的信心和重振房地产行业提出建议。知情人士透露,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呼吁当局紧急修改政策,并采取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成长模式,而不是以计划为导向。
只是,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并没有能够打动当局。就在上个周末,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随着前期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物价就业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在这次会议上,除了说了一番自我安慰的空话和假话,当局并没有推出任何具体的政策措施。有传言说,当局随后可能发行大约一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用于资助基础设施和其它刺激经济成长的举措,也会间接用来帮地方政府偿还债务。此外,当局正考虑取消对较小城市第二套房子的购买限制,以刺激房地产市场。显然,当局还是沿着过去的思路来考虑和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岂不知,中国经济出现的这些问题,正是在这个思路下产生的。这些办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尤其是,试图刺激房地产市场以挽救经济的想法,极其荒唐。此前这几个月,各地当局竞相推出各种宽松措施,却并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衰落的情况,这足以证明,房地产业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房地产市场火爆,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也就是说,由于货币贬值,人们幻想买房保值,只是,当人们意识到,房子卖不出去、租不出去,不能再转变为货币的时候,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便不存在了,多余的住房也就没有价值了,房地产业衰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房价之所以没有出现暴跌,完全是当局强力控制和操纵的结果。事到如今,不要说中小城市,就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不仅新房销售困难,二手房挂牌量更是不断创下新高。人们都在急于抛售手中的房产,只是,很难找到接盘侠了。
当前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表面上是需求不足,本质的问题却是信心不足,人们普遍对未来没有信心,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对未来没有信心。从宏观来看,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而新增就业岗位则90%是民企创造的。百姓只有获得了工作,获得了收入,才有可能进行消费,市场才有需求。只有民营企业兴旺,民营资本扩张投资的意愿旺盛,中国的经济才有希望。就连胡锡进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民营企业的投资欲望并不高,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的士气应当说还没有充分恢复、调动起来,他们存在对各种风险的担心,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政策上的,还有舆论上的,观望态度有一定普遍性”。按照官方的数据,今年一到五月份,民间的投资一直在下降。
去年年末,当局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应该说,他们知道问题在那儿,只是,他们没有可能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事实上,正是习近平当局不断推进的党对社会和经济的严格控制、让外资和民企处于越来越困难和危险的境地,严重损害了各界的信心,让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习近平十年来的倒行逆施和胡作非为已经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习近平的亲信李强,只知道迎合习近平,也明显无法获得人们的信任。现在,大家都在担心,未来国家是否稳定,会不会出现大的灾难。百姓看不到希望,不敢消费。企业家看不到希望,不敢投资,经济发展完全失去了内在的动力。事到如今,中国经济问题已经病入膏肓,靠修修补补已经不行了,必须从根本上做出改变。
坦率的说,中国经济问题的实质是政治问题。文革后,邓小平等推动的改革开放,确立任期制,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确认,让人们产生一个错觉,以为中共当局会沿着制度化的路径推进,因而,可能会避免独裁者出现、避免重大的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以为中共当局会尊重经济规律、让经济自由成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习近平对中共党章和宪法的修改、打破任期限制、顺利开启第三个任期,终于让人们意识到,中共的本性决定了、中共的任何制度都无法阻止独裁者的出现,也不能阻止独裁者的胡作非为。即使发生了文革那样的浩劫,也不可能让中国真正汲取教训。习近平的复辟和倒退,让人们认清了中共的本质,对中共的制度完全失去了信心。无论习近平当局如何花言巧语,人们不会再轻易上当受骗了。特别是20大前夕,习近平当局对民营企业的疯狂打压,更是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彻底放弃了幻想。
进入2023年,经济恶化的趋势明显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也明显超出了最高当局的想象,更是让各级官员感到了巨大的恐慌。不仅房地产市场随时可能崩溃,地方债也有可能出现大面积违约,因而可能促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走向衰败,乃至崩溃,不仅是中国百姓的灾难,也是中共的灾难,这种灾难性的局面最终也会损害到大小官员的个人利益。可以想见,随着经济的衰败,中共的各级政权都将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肯定会对整个中共统治集团形成巨大的压力,时局要求统治集团必须从政治上尽快做出重大改变,否则,局势将更加难以收拾。只是,习近平当局实施重大政治改革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使做出某些重大政策改变,也无法取信于民。可以想见,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中共内部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混乱。而这种混乱,会让灾难变的更加严重。虽然,习近平的权力目前还没有人可以挑战,但是,中共内部的混乱,将导致习近平更加无法实施有效的统治。
原图链接: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3/06/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