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打脸习近平
习近平灵前发宏愿 财新另类纪念毛诞 2023.12.28 No.282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12月26日,习近平率中共高层前往毛泽东陵墓拜谒,并召开座谈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习近平在讲话中吹捧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这比习近平在10年前对毛泽东的吹捧又加码了。这次特别提出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和伟大国际主义者,明显和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有很大的关系,也预示着习近平今后的选择。
其实,毛泽东只是一个阴谋大师,他只不过利用了日本对华侵略、国民政府全力抗日的特殊时机,让中共发展了起来,而且,在国共内战中,如果不是斯大林的全力指导和支持,中共也未必能够入主中原。说毛泽东是所谓伟大的奠基者,并不真实。事实上,毛泽东根本没有治国能力,而且,内心阴暗,作风残忍,为了他个人的权力地位不惜毁掉国家、毁掉中共。斯大林一死,失去了外部的约束之后,毛泽东的本性便彻底暴露出来,开始肆意妄为。先有大跃进,饿死数千万百姓,工农业遭到毁灭性破坏;后有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一场亘古罕见的浩劫,也给中共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吹捧毛泽东是奠基者,明显忽视了毛泽东的破坏性。而这次习近平称毛泽东是伟大国际主义者,显然是在夸赞毛泽东不惜毁掉中国而卷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所谓对世界革命的疯狂支持。习近平这样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征兆。这不仅意味着,习近平会继续对外大撒币,更有可能,习近平将会支持某些邪恶国家和美国进行军事对抗,乃至战争。
此外,习近平自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未竟事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只是,要想中国真的在经济上成为发达国家,是习近平在有生之年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且,习近平也并不在意中国的经济,习近平内心的参照系显然是毛泽东时代。习近平也未必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有多么严重,那些叫喊形势严重的人,发出警示的人,那是在给他抹黑,是在唱衰,是在做空。实现所谓的民族复兴伟业,在习近平那里,重要标志正是所谓统一台湾。习近平这是在宣示,他要完成毛泽东的未竟事业、统一台湾,这也是习近平在毛泽东灵前发下的宏愿。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25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之前,习近平晋升南部战区政治委员和海军司令员为上将军衔,这无疑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要为毛泽东而战。
习近平高调纪念毛泽东,无疑有借毛泽东的影响力来确立中共统治正当性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习近平在告诉世人,只有他习近平才有资格崇拜毛泽东,效仿毛泽东,也只有他习近平一个人可以成为毛泽东,其他人只能崇拜毛泽东的化身他习近平。就如中共党刊《求是》颂毛专文“永远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里所宣称的,习近平是“众望所归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以及,深切缅怀毛泽东,就要深刻认识第一代核心的伟大历史功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简而言之,就是缅怀毛泽东,拥戴习近平。在习近平的统治下,人们必须匍匐在习近平的脚下,就像当年中国人匍匐在毛泽东的脚下那样,习近平需要的是毛泽东时代的愚民,习近平就是以当代的毛泽东自居。千万不要低估习近平对毛泽东的迷信,不要低估习近平的偏执和妄想。
其实,中共的其他领导人,也都在特定的时间点,参拜过毛泽东的陵墓,只是,他们并没有引起外界强烈的担心,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对毛泽东特殊的崇拜,而习近平则表现出了对毛泽东的的极度崇拜和迷信:2013年7月,习近平上任不久,他便来到西柏坡,参拜了毛泽东旧居;几天后,习近平到达武汉,当天晚上,特地连夜前往毛泽东武汉东湖别墅参拜;此后,习近平又提议到福建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向毛泽东雕像三鞠躬;习近平还曾经专程前往井冈山视察、瞻仰毛泽东的居所。特别是中共立国70周年前夕,习近平特地到香山瞻仰毛泽东故居;20大结束后,习近平又带领政治局常委,赴延安瞻仰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像习近平这样对毛泽东如此痴迷的,在中共领导人当中,可谓绝无仅有。此外,习近平还模仿毛泽东召开文艺座谈会,以及大量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诗句,习近平这一系列的政治操作,不能不引起外界的强烈担心。而习近平这次拜谒毛泽东的陵墓,释放的信号更是值得特别警惕。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财新周刊》12月25日发表的那篇社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篇社论,如果当作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章来看,绝对是平淡无奇,但是,如果当作纪念毛泽东诞辰的文章来读,则大有深意。其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一般来说,纪念文章应该在会议召开前发表,而这篇社论却是在会议结束三天后的12月25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的前一天正式推出,其时机的选择,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而且,大家都知道,在中共内部,最早提出所谓“实事求是”这个信条的是毛泽东。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在延安,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时,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并亲自题写“实事求是”的校训,嵌在中央党校大门口。《财新周刊》的社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到邓小平说,“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提到习近平的话,“历史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却没有一个字提到毛泽东,然而,整篇社论实际上又处处不离毛泽东。毕竟,所谓的改革,就是对毛泽东时期的某种否定。每一项成功的改革,都是对毛泽东时期的一个有力的否定。
这篇社论特别提到,“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官方却仍坚称‘形式大好且越来越好’,实则民生凋敝,贫穷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拉越大,而且正在被腾飞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后面。”这当然是在指责毛泽东。社论还说,知耻近乎勇,而这个耻显然是对毛泽东时代的定义。此外,这篇社论还提到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平反大量冤假错案。平反冤假错案,就是把颠倒了的是非纠正过来,这就是在指责毛泽东时代是非颠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篇社论推出的时间背景。大家都知道,一天后,习近平就要去拜谒毛泽东的陵墓,此时,这篇文章以纪念改革开放为由,对毛泽东时代大加挞伐,这显然是在暗中嘲讽习近平,对习近平不去参拜邓小平,而去参拜毛泽东表示不满和不屑。毛泽东的生日,对邓小平祝福,嘲讽辛辣又了无痕迹。只是,《财新周刊》显然低估了习近平当局的敏感程度,他们的这篇社论推出后不久,便遭到了全面封杀。所谓功夫在诗外,这篇社论的弦外之音实在不能忽略,否则,便埋没了这篇文章。
毛泽东时代的结束,也即文革浩劫的结束,距今也不过几十年,不幸的是,中国现在几乎又重现了毛泽东末期的一切景象,尤其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官方却仍坚称形势大好,这当然会让一些良知尚存的人感到担忧,感到焦虑。应该说,《财新周刊》的这篇社论反映了外界强烈的危机感,人们不甘心、不死心,然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其实,中国最大的危机可能还不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而是面临一场更大的灾难。问题就在于,当下的中国已经无人能够阻止习近平的倒行逆施和一意孤行。就这一点来说,《财新周刊》的这篇社论不过是一些良知者绝望的呻吟。
说到这里,不能不再次强调,习近平的自我认知和外界对他的判断明显不同;没有人会相信,他习近平是毛泽东的化身。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他习近平的自我认知,习近平显然已经认定,天降大任与其人,他就是毛泽东再世,他就是毛泽东的化身,他要完成毛泽东未竟的事业。习近平可能没有毛泽东那么多的阴谋诡计,但是,习近平可能比毛泽东更加狂妄野蛮。不怕独裁者弱智,就怕弱智独裁者有雄心,习近平所控制的资源和实力是毛泽东当时所无法比拟的,这也就意味着,习近平有可能制造出远远超过毛泽东时代那样的灾难。
图片: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3/12/20231228-no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