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收拾刘少奇 中共权斗最高境界(一)
2017.06.22.13.1
毛泽东生前曾经留下过这样的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虽然认为自己有一股猴气,不过却并没有孙悟空的本领,所以,与天斗其乐无穷只是一个想象的过程。毛泽东作为中国的主宰,他的确有机会和土地斗了一番,斗出了不少万斤、十万斤的高产田以及成千上万的小水库,结果饿死、累死了数千万百姓。说来,毛泽东最成功的实际上还是和人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官方曾慷慨地宣称毛泽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等等,其实那些谥号并不着边际,称他为阴谋大师似乎更为恰当,毛泽东真正的长项无疑是搞阴谋诡计,而这一点,恰恰是统治集团最吝于与民众分享的。故而在下将毛泽东的一些诡计做出剖析,对他经历过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解读,或许有助于了解这位阴谋大师的本相;如此,才不辜负那个一生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的毛泽东。
毛泽东个性中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嗜权如命,二是毫无底线。前者实为毛泽东行为的内在动力,后者无疑是毛泽东的行为特色。故而毛泽东一旦拥有权力,则行常人不敢行、不屑于行之事,而全不受任何良心道德之约束。作为一个边缘人起家的阴谋家,其赌徒心态和痞子作风终其一生未曾改变。在对付那些白面书生时他敢于破釜沉舟、乾坤一掷;在对付那些赳赳武夫时,他又能口吐莲花、装神弄鬼。毛泽东一生中的主要敌人都是他的同志和战友,他的阴谋诡计大多数也都用在他们身上,而不是用在党的敌人身上,更不是对付国家和民族的敌人。毛泽东可以在红军最艰难的时刻毁掉四方面军、西路军,也可以为了摧毁政敌而不惜天下大乱。显而易见,若不是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巧合、让中共侥幸成功,以毛泽东的为人,极有可能在他自己获得内部权力的过程中,毁掉这个集团。毛泽东晚年自谦,一辈子只做了两件大事,即立国和文革。其实,毛泽东一辈子只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不断谋取获得绝对权力。要说到权斗之术,毛泽东可真为中共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尤其是毛泽东收拾刘少奇,正是中共内部权斗的最高境界。
毛泽东和刘少奇是湖南同乡,二人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交往,他们实质性的合作开始于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博得中共领袖地位的过程中,刘少奇着实助了他一臂之力,毛泽东随后对刘少奇也委以重任。毛泽东长于宏观布局,短于组织管理,偏重军事,疏于党务。与之相反,刘少奇善于组织管理,是中共的行政干才,自抗战之前,到中共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十多年间,刘少奇先后任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东局书记和华北局书记,大半个中国的中共组织都在他的掌握当中,如此深耕地方,这在中共内部绝无仅有,刘少奇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到中共立国时,刘少奇在中共内部已经是树大根深。
中共是依仗暴力夺取的政权,军队系统似乎天然地占有正统地位,而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破坏活动的地下党相应地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在中共内部形成所谓的白区党和红区党的分别,红区党也称军队党。刘少奇和彭真可以说是白区党的代表人物。中共定都北京后,以北方局为核心的华北人民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雏形和基础,以刘少奇部下为主的华北局得天时地利之便,在中央政府和北京市占据了不少重要位置,此事自然引起了一些打江山的武将们的不满。当然啦,文武两班大臣的这些矛盾未必不是毛泽东有意为之。
人称谭老板的谭震林,毛泽东井冈山时代的同党,曾有个说法,党权、政权、财权都在“白区党”手上。党权指中央组织部,长期由安子文负责;政权指政法委员会,由彭真负责;财权指财经委员会,薄一波负责,他们都是原华北局刘少奇的部下。彭真后来还是北京市委书记和没有名分的副总书记。当然,毛泽东对这些情况也不会熟视无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样的古训自然是一日也不会忘怀,奈何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不得已的地方就在于,毛泽东治理国家离不开这些地方工作的干部,不能都用军人。
中共七大上,刘少奇成为中共的二把手,并非是单单依靠吹捧毛泽东。关键的因素是刘少奇有足够的分量,所以他的吹捧才有分量。毛泽东得以成为中共领袖,与其说是刘少奇个人的吹捧起了很大作用,不如说是刘少奇这个山头的力量起了很大作用。毫无疑问,在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上,刘少奇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度成为毛泽东最信任的人,说他是毛泽东的心腹绝不为过。不过,随着刘少奇根基的不断稳固,势力不断扩大,从心腹变成心腹之患,不过就是隔了一层窗户纸。
实际上,至少在一九五〇年代初,毛泽东就可能有了搬掉刘少奇的打算。在一九五三年五月,毛泽东指责中央有人“破坏纪律”,“擅自以中央名义发出文件”,便是在散布对刘少奇的不信任舆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就在这一年,毛泽东密嘱高岗查看东北国民党时期的档案,调查刘少奇一九二九年在奉天(辽宁)被捕的情况(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从东北到西北》321页),这显然是心怀歹意,因为在中共内部叛徒罪名之重足以置人于死地。只是刘少奇位居中共最高层十多年,帮助毛泽东打下江山,贸然拿出叛徒的罪名指控刘少奇,显然难以服众。
那时,起家于陕北红区的高岗已经调到北京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和主管党务的刘少奇、以及主管政务的周恩来形成鼎足之势,成为毛泽东抑制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一个重要棋子。高岗起身于陕北红军,出身贫寒,读书不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陕北汉子。其人精力过人,勇于任事,很重义气,但心机不细,城府不深,比较轻信,只能算个草莽英雄。高岗在得知毛泽东对刘少奇的真实态度后,原本就不知天高地厚的他自然冒出了舍我其谁的傻气,逐渐走上了和刘少奇冲突的前台。为了维护毛泽东在党内的绝对权威,高岗提出了“军党论”,强调井冈山是党的“正统”,而白区党是不能与之并列的,以此质疑和挑战刘少奇的第二把手地位,表达对白区干部在中央占主导地位的不满。不过,高岗的行动过于鲁莽了些,在中央高层遭到了反弹,不仅刘少奇、周恩来不满,连邓小平和陈云也反对。风头太健、资历甚浅而且单枪匹马的高岗终于成为众矢之的。权衡利弊之后,毛泽东不得不舍了高岗,最终导致性格刚强的高岗在绝望中愤而自杀。至此,毛泽东的第一次倒刘部署归于失败,而且折了一员大将。
毛泽东一向利用平衡、相互制约,制造矛盾、坐山观虎斗,而后从中渔利。假如这撕咬的两只老虎中有一方把对手踢出了场子,那剩下的这一方自己也就该出局了。可惜刘少奇看不透这一点。高岗落难,刘少奇反而意气风发,那么,他早已注定了的命运,不过在高岗百步之后。以上是发生在1954年的事情。
按照毛泽东的性格,他是绝不会就此罢手的。毛泽东第一次倒刘行动流产之后,对第二次行动的准备更加是煞费苦心。不过,当时外在的形势对他并不是十分有利。一九五六年的二月份,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导致共产国际的形势发生变化,这对中共高层形成了剧烈冲击。同年九月,酝酿已久的中共八大正式开会,此时,距离中共7大已经有11年之久了。受苏共影响,反对个人崇拜以及强调集体领导成了这次大会的主题。这次大会的会场没有摆设毛泽东的画像,而且,在正式的文件中也没有了毛泽东思想的说法,这和中共七大的主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个人有个说法,逢双不吉利,这个八大恐怕也是让毛泽东极不痛快的一次大会。毛泽东在这次大会的预备会议上说:“我是准备了的,就是到适当的时候就不当主席了,请求同志们委我一个名誉主席。名誉主席是不是不干事呢?照样干事,只要能够干的都干”(《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12页)。
那时,毛泽东既是党的主席,同时也是国家主席,而刘少奇则是党的副主席和国家副主席。由于高岗的垮台和反对个人崇拜之风,客观上强化了刘少奇在党内的政治地位,毛泽东因势利导、意图深藏,在中共八大上同意在党章中设立名誉主席一职,似乎已经准备开始最高权力的过渡。于是遂有毛泽东将中央领导划分一线、二线之说,提出他不再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并且到适当时候,连党的主席也不当了,而是在二线工作,主要考虑一些重大问题。而他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一个有名无实的安排,把刘少奇安放到荣誉性质的国家主席位置上,以此来迷惑刘少奇。与此同时,他正着手逐步将刘少奇边缘化。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在八大提拔邓小平,让邓小平出任中央书记处的总书记,而不是用秘书长的名分。我们知道,在苏联和东欧其他共产党内,总书记就是党的最高职务。毛泽东给邓小平这个总书记的名分,明显有限制和架空刘少奇的意思。对于毛泽东的拉拢,邓小平也投桃报李,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赤膊上阵,把数十万知识分子打成右派,几个民主党派都受到严重打击。随后,在大跃进中毛泽东多次提出他本人做主帅,邓小平做副帅,有意奚落党的副主席刘少奇。也就是说,毛泽东折了高岗这员大将之后,开始倚重邓小平这粒棋子,这确实让刘少奇感到了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刘少奇对毛泽东更是曲意迎合,避免被毛泽东抓到把柄。
八大过后不久,毛泽东很快就开始了舆论准备,要推翻八大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决议。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说:“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正确的东西,我们必须崇拜,永远崇拜”(《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二卷311-312)。刘少奇带头响应毛泽东的话:“主席比我们高明得多,不论从思想、观点、作用、方法哪一方面,我们都比他差一大截。我们的任务是认真向他学习……对于领袖应当无条件地信任,特别是经过几十年实践证明,中国不存在个人崇拜的问题,要更加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著作……要力求在自觉的基础上跟上。作为一个高级干部来说,不只是跟上的问题,而是要有创造精神的问题。主席的作用不是当不当主席的问题,不是法律上名誉上的问题,而是实际上的领袖。要宣传毛主席的领袖作用,宣传和学习毛主席的思想。高级干部要三好:跟好、学好、做好。” 听这话的意思,刘少奇似乎真的相信毛泽东会把党的主席的位子最终也让给他。当时,大家都竞相吹捧毛泽东,没有人可以例外。当然,吹捧毛泽东最经典的名言来自柯庆施,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大家都知道,正是在大跃进的1959年4月,毛泽东终于把国家主席的位子给了刘少奇,总算没有辜负刘少奇的委屈求全和曲意迎合。其实,和国家主席这个位子连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职务,那就是国防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就任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看上去似乎成了拥有军政大权的国家元首了。关于国防委员会主席这个职务,大家一般都不太注意。这当然不是我们的错,因为,当这个职位到刘少奇手里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空包。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国家主席对军队的指挥权也被空置。国防委员会主席这个职务设立之初的本意,当然并非如此。正是毛泽东用了些韬晦之计,把军权转移到了自己手中。要想弄明白毛泽东是如何将国防委员会主席这个职位的实权给掏空的,还得从军队统帅权的演变过程说起。关于毛泽东如何用计独揽军权,我们下回再说。
图片: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08/2017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