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春节不同心
同样春节不同心 有人欢笑有人愁 2023.01.21 No.191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这个春节,北京的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十几度,整个华北都处在严寒之中,就连江南也被冷空气所笼罩。有人说,这个冬天,大概是过去五十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其实,比天气更寒冷的是当下疫情的消息,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地区的消息,尤其令人感到担心。有些地方,疫情还在高峰期,被病痛折磨的人们或者在医院煎熬,或者在家中挣扎;有些地方,疫情高峰期过去了,重症高峰却来了。病房拥挤不堪,很多病人只好安置在病房的走廊里,重症室里更是有不少患者同时在抢救。不少人因为被病毒感染而失去了生命,他们甚至都没有机会来到医院。有些地方,疫情已经过去,很多生命也永远留在了过去,遍地的新坟,让人触目惊心。
关于农村情况的消息有很多,网上有两篇文章,尤其真实地记录了农村地区疫情的影响。这两篇文章,一篇谈的是湖南衡阳市衡东县,另一篇谈的是北方一个县城。从这一南一北两个县城,或许可以了解全国农村地区的现状。其中,“县医院重症高峰”这篇记录衡东县医院的文章发表于四天前,文章开篇便说到,衡阳市衡东县城正在逐步恢复生机。但在县城最好的医院——衡东县人民医院里,医护人员和重症患者们仍然在与新冠搏命。文章提到,病床太满了,尽管高峰期已经过去一周多,呼吸科走廊里仍然堆满了病床,一直延续到电梯口和厕所旁。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告诉外界,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这里也缺药。布洛芬时有时无,最长的时候,布洛芬断供了三四天,只能靠其他药物代替。哪怕是在县医院,抗病毒性药物几乎都没有,新冠诊疗指南推荐的药物基本上都缺,抗生素紧缺、免疫球蛋白也紧缺。在县城最好的医院里,居然缺乏最基本的药物,连抗生素都紧缺,真是让人无法想象。另外,这篇文章还写道,熬过这一次冲击付出了足够多的代价,许多医护人员都在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县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父亲在这一次感染高峰里去世的,去世前,家里只备了普通的感冒药。一位护士的外婆在县医院去世了,院长的母亲也去世了。虽然,这篇文章没有提到当地染疫死亡的情况,但是,这段话已经让人感到其中的沉重。许多医护人员都在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想必,当地更多的百姓也一定在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另一篇文章“县医院有了重症潮的端倪”这个月初刊登在虎嗅网上,谈的情况来自北方某三线城市下辖的县医院,那个县城大概有50多万人,这个医院是县城设施最完善的医院。文章提到,室外气温有时候能到零下10度。因为条件有限,只能委屈病患们在外面排队等待。这实际上告诉外界,当地的病人太多了。其中,一位73岁的老人,感染后依然还去田里下地干活。喘息严重后,才急忙被拉到医院就诊。没有抢救过来,老人还是去世了。70多岁的老人,得病了,还要下地干活,真是让人难过。这篇文章还说,去年12月10号到12号那几天,基本每天都会有病患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医院停尸间的工作人员运遗体的时候和我们讲,现在火葬场太忙了,火化都得排队。一位熟人说,最近两周他在老家随了四份礼金,都是因呼吸困难去世的老人。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火葬场繁忙的情况,不仅在大中城市出现,就是在这些县城也同样出现了,农村已经有很多人因为感染病毒去世,也就是呼吸困难去世。悲惨的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医院出现了严重的挤兑,很多病人根本就得不到救治,他们只能听天由命。
近来,当局一再表示,疫情高峰已经过去,重症高峰已经过去,只是,那些失去生命的痛苦和悲哀却不会轻易过去。特别是在春节到来的时候,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该是多么的难过和痛苦。然而,疫情似乎只是在民间肆虐,九天之上,依然歌舞升平。昨天,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大会堂举行团拜会,会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新华社的报道说,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灯光璀璨、暖意融融,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迎新春,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习近平发表讲话,开始便说,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贺新春佳节。习近平在讲话中,没有一句安慰那些经历了不幸的家庭。在团拜会上,有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真不知道,那些与会的政要他们难道就没有亲人、朋友在这一波疫情中逝去?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已经有无数的百姓死于这场灾难,他们怎么能够看得下去!古人都知道,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可恶的是,就在无数家庭陷入极度悲痛的时候,当局却各种庆祝活动连续不断,甚至不顾民众的反对,执意举办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显然,他们就是要粉饰太平,制造一个欢乐祥和的假象。他们在虚构现实,“制造历史”。而且,为了抹去历史的血痕,当局还要严格管控发布回乡笔记、返乡见闻等,担心散布焦虑情绪、渲染社会阴暗面。显然,当局非常忌惮乡村凄凉悲惨的情况被外界知道,尤其是忌惮乡村在病毒袭击下的悲惨状况被外界知道,因为这些事实会彻底戳穿当局精心制造的假象。
我们知道,农村里的青壮年都基本上离开了,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疫情期间,他们的生活会格外艰难。前边那篇文章就提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体有病,还要到田里下地干活,结果,不幸身亡。这一波疫情海啸袭来,在这已经衰败的农村地区,不知道会有多少老人和孩子失去生命。而且,令人担心的是,经历了三年的防控隔离,无数打工人顶风冒雪急迫地赶回家乡和亲人团聚,这无疑又会加速病毒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平时,农村贫困慌败的情况就已经让人们感到十分震惊,疫情冲击下,农村悲凉的情况就更是让人揪心。
除了疫情的威胁,北方农村地区还面临着严寒的威胁。前些天,媒体接连报道了河北很多地方,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因为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很多人家无法取暖,只能挨冻。前些年,当局强制在农村地区实施煤改气,禁止农民家里烧煤,而改烧天然气,家家户户都花了不少钱,联通了输气管道,架设了烧天然气的暖气设备。结果,这几年,每到冬天,就会传出农村人家挨冻的消息,不是设备不到位,就是燃气不到位。今年,又是大面积出现燃气限购的问题,供应的天然气连做饭都不够,更不要说是取暖了。就是买了天然气,有不少地方,管道半夜开始停气。很多人因为取暖问题,只好到城里亲戚家躲避寒潮。天然气之所以限购,是因为天然气公司嫌价格低,不愿意提供,导致“上气不接下气”;而很多百姓人家,又嫌价格太高,而不敢多用。特别是这几年,很多人家收入很少,更是难以承受天然气昂贵的价格,只能挨冻。大冬天里,不少人家,孩子盖着被子,趴在床上写作业。孩子在屋里上网课,大人在屋里干活,就是穿上最厚的衣服,还冻得只打哆嗦,家里的老人也跟着一起挨冻。
在这个深受疫情干扰的冬天,寒冷和病毒加在一起,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熬不过这个冬天。
就在这样的煎熬中,春节到来了。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可是,很多人家已经无法团圆了。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该是多么的难过。只是,这一切都不会出现在官方的报道中。在他们控制的媒体上,看到的是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疫情似乎已经消失了。或许,在大疫之下、哀鸿遍地,却没有出现社会动荡,让他们不由地心花怒放,让他们不由地喜上眉梢,他们确实想要大大地庆祝一番。他们在意的只是国家,而不是百姓人家。古代的一些帝王,尚且知道与民同乐、与民同悲。然而,中共当局却在亿万百姓遭受苦难之际,甚至在百姓的尸骨之上,载歌载舞、歌舞升平。可以肯定,这个冬天一定会载入史册,这个春节一定会载入史册。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百姓的凄苦和挣扎,更是有统治集团的冷血和无耻。
原图链接: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3/01/20230121-no1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