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之战 一场奇怪的战争(一)
2017.07.10.19.1
这些天,由于印度入侵我国领土,中印边界问题成为热点。其实此事说来话长。几乎牵扯到中印建交之后的所有历史。当然,最关键的一段是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
1962年的10月20日,中印双方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摩擦之后,中国军队突然在中印边界全面发起攻击。参战的中国军队迅速越过麦克马洪线,以雷霆之势打到了中印的传统边界。面对猛虎下山一般的中国军队,印军的指挥系统完全瘫痪,印度军队几乎溃不成军。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在印度占领的中国藏南地区和达旺,中国军队是从达旺和察隅江下游的瓦弄两个主要方向展开攻击的。其中达旺方面参战部队除了西藏军区原18军的主力藏字419部队之外,还有11师和55师两个师协助,参战部队总计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在瓦弄方向,则是原四野的主力部队54军130师。瓦弄一战震撼了整个印度,故而,印度把中印边界战争称为瓦弄之战。至当年11月21日战争结束时,解放军以1419名战士伤亡的代价击毙印军4383人,击伤1047人,其中俘虏和击毙印度准将旅长各一名。那时,中国刚刚经历了几年严重的大饥荒,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和巨大的胜利,在百姓中间引起了一阵热潮。至今还有人追忆毛泽东时代这段辉煌的历史,甚至说这一仗保持了中印边界30年的和平。
中印之间发展到兵戎相见,是出乎国际社会的预料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印便开始了建交谈判,并在1950年4月1日正式建交。印度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可以说,中印两国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在1954年的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首次出访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100万人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印度贵宾。当时的北京人口只有300多万,可见接待规格之高。在尼赫鲁访华期间,毛泽东主席极尽东道主之宜。毛泽东同尼赫鲁进行了四次谈话,并破例出席印度驻华使馆举办的招待会。毛主席在与尼赫鲁话别时吟诵了屈原的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表达了那种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
根据官方正式出版的《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的谈话记录,毛泽东非常肯定地对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很明显,中印之间没有紧张局势,我们互相之间也不进行神经战,也不每天戒备着,像我们同美国之间以及苏联同美国之间那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推广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 173页)。“我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尼赫鲁总理谈起我们对印度的感觉,我说我们同印度不需要互相防备着。我们没有感觉到印度要损害我们。”(国与国之间足以引起怀疑、妨碍合作的问题都要解决 174页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毛泽东在同尼赫鲁的四次会谈中,并没有谈到中印之间有领土之争。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八年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保持了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是非常令人奇怪的。1951年2月2日,印度派军队占领了中国领土达旺,从那时开始,到1954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国土的吞并。在尼赫鲁访问中国的那一年,印度在中国藏南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面积大约9万平方公里,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将这片此前并不属于印度的领土并入版图。也就是说,在两国领导人像情人一样甜言蜜语的时候,中印传统上的边界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难道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对印度吞并中国9万平方公里国土一事不知道吗?通过这些年一些档案材料的公开和学者们的分析,我们得知,事实并非如此。
其中,最重要的一份资料来自土登群沛,他是原西藏政府派驻达旺、负责寺庙和地方行政事务的官员(印度军队侵占我国门隅达旺地区亲历记,《西南少数民族文史资料丛书》政治卷 213页)。作者在这份亲历材料里记录了,在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占领中国国土之后,西藏地方官员冒险携带重要档案文书迅速返回拉萨,并将情况汇报给了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共中央政府驻西藏外事处的杨公素。请求中央政府以和平或用武力等适当方式,使印度侵略者从速撤出他们非法侵占的上述各地,保我国土,维护主权。
另一件重要的资料是西藏工委以张经武的名义致外交部的电报,时间是1953年10月21日。在这份电报中,西藏工委建议并强调中央必须声明《西姆拉条约》无效以及印度必须退出其所占领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之重要性。张经武电报指出:“在印方致我文件中,强调‘印度与中国之间没有领土争执与争端’(据印政治家报尼赫鲁在印上议院中亦如此宣称),而此正是印方阴谋所在。目前印度占我门隅达旺一带,系根据所谓的 1914年西姆拉条约而来,但宣称无领土争执,正是迷惑视听、企图将所占我国领土取得及合法化,这是应提及注意的。”“现在要想根本解决条约、边界问题是不可能,这些问题对我目前来说拖一下较为有利,但又不能不加以说明,否则表示我默认,正中印方之计,将来陷我于被动是不妥当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央政府收到这两个重要的信息之后,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甚至都没有发表过一个声明。1953 年9 月2 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致函周恩来,写道:“阁下曾与去年通知我国大使说,中国与印度之间在西藏问题上并无观点的分歧,而且贵国政府极愿尽力保障印度在西藏的利益。您并且说,在此问题上,印度与中国之间没有领土的争执或争论。(转引自 戴超武 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 1953 年10 月 21 日电报探析 )
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中共政权就有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面对印度公然占领中国国土,即便无法采取军事行动,至少也要从外交上声明自己的立场,谴责一下印度。何况中共对朝鲜越南的事情都要伸手去管,什么只要越过38线、17度线中共便出兵等等,为什么就不能对印度也说一说呢?事实上,既没说,更没做。从1951年到59年初,双方军队没有发生过任何值得关注的冲突。
两国关系发生变化是在1959年。那年,西藏局势发生重大变故,达赖喇嘛和一大批藏人出走印度,印度给予政治庇护,此事给中印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后,中印之间的边界纠纷开始浮现,中印关系开始恶化。当中国政府提出谈判双方边界问题时,印度政府感到非常意外。在印度人看来,印度此前已经公开将藏南并入版图多年,中国政府没有发表过任何声明表示反对,那就是默认了印度的主张。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60 年4 月告诉周恩来总理说:“最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是,假如中国政府并不同意我们,他们应该将自己的反对意见告诉我们。但是九年来什么也没有说……因此,这些情况的发展是令人极度震惊的。”(转引自《中国和印度的来往文件汇编》第一册,第 191—204 页)
随着西藏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印边境上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历史上著名的空喀山口事件发生在1959年8月,印度军队60余人与中方巡逻队13人交火,最后以印军阵亡9人、被俘7人,中方1人阵亡结束。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印度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军队。在1959年之后边界地区东西各段的部署中,中印双方军队处于犬牙交错的状态下,即便如此,双方也从未发生过重大战斗、仅有一些零星交火。
从当时的情况看,中印边界的小摩擦并没有对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产生任何影响,不仅普通民众,就是镇守西藏的高级干部也没有双方发生战争的精神准备。据时任江孜军分区政委的阴法唐将军的回忆,1962年初夏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他立刻前往拉萨。他原本以为要他到西线阿克赛钦去谈判,因为那边双方在设立哨卡方面摩擦不断。然而,到拉萨却得知是命令他组建藏字419部队,在东线藏南地区备战。面对从朋友变成敌人,从和平转入战争状态,“也有个思想弯子的变化”(“阴法唐讲述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凤凰卫视)。从阴法唐将军的回忆也可以看出,中方大约在初夏已经开始进行战争准备。到1962年10月10号毛泽东亲自下令调54军130师进藏,实际上已经箭在弦上。
1962年10月20日清晨7点30分,中国军队的炮火突然射向克节朗的印军阵地,边界战争正式爆发,原因当然是印度对中国边境地区的蚕食。10月25日中国军队兵不血刃进入达旺;11月16日,五十四军军长丁盛将军亲自指挥4个步兵团的部队发起瓦弄之战,共击毙印军754名、俘虏502名,是谓瓦弄大捷。
在我军收回的这些被占领土中,东段的藏南地区非常富饶,其中达旺地区还是六世达赖喇嘛的诞生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其环境和面积与浙江省非常相似,是西藏的江南,完全可以供养大部队。特别是达旺地区,如果中国军队控制住西山口天险,易守难攻,完全可以确保达旺地区的安全。加之当地居民此前并不认同印度的统治,中国军队完全可以长期驻守。而且,其交通运输并不存在严重困难,已经有部队修造的可以运送重炮的野战公路(“关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是个问题”《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
然而,令世界震惊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中国政府在战场上获得压倒性胜利之后,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却突然单方面宣布停火,并在东线将军队撤退至麦克马洪线以后二十公里,放弃了富饶的藏南和达旺地区,仅仅保留了西线的阿克赛钦无人区靠近新藏公路几十个高海拔据点。这个决定不仅国际社会无法理解,就是印度人也无法想象。西方记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写道,“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也就是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
中国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除了“胜利”这个虚名之外,几乎丧失了一切。正如中国军旅作家金辉在《西藏墨脱的诱惑》一书中所言:“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的边境战争,就当时看,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该书出版于1995年)再来看那场战争,完全是另一种情况——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
在和印度的交往中,由于毛泽东和中国政府的不作为,中国不仅丢失了国土,而且还失去了道义。在印度人看来,已经接受的事情又反悔了,是中国人背信弃义。而且,可怕的是,这个边界实际上已经被国际社会承认。这或许也是战争爆发后,中国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反对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当时有70多个国家支持印度,而仅有巴基斯坦、朝鲜、越南寥寥无几的几个国家支持中国,而且,这些国家都从中国得到过巨大的援助。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主动发起这场战争呢,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在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之后无条件撤军,彻底放弃了藏南国土?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聊到这,下次再接着说。
图片: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08/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