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之战 一场奇怪的战争(四)国际关系
2017.07.17.19.4
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国际因素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这场发生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之间的边界战争,的确牵扯了世界上其他几个重要的大国,如苏联、美国、英国等,当然,由于印度不结盟倡导国的特殊地位,还有一大批中小国家也有所表态。这一场小小的边界战争,真的成了一个国际大事件。
在谈论那些大国之前,我们先谈一个不大的邻国缅甸。缅甸独立之前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谈判后,中缅边界正式划定。需要指出的一点,新确定的中缅边界线是和麦克马洪线重合的,这个和我们这个话题有关联,这是1960年的事情。也就是说,早在中印边境战争之前,中国政府就已经承认和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位于缅甸的那一段,尽管中国政府是以实际控制线的名义来表达的。
这个麦克马洪线最初究竟如何形成的,小民了解有限,不便多说。小民只是有一点奇怪,既然和英国人签字的是过去西藏的首脑,那么,西藏的首脑即便可以在西藏划线,也不能把麦克马洪线划到云南去吧,云南这一段好像从来也没有归属过西藏啊。从这个角度讲,麦克马洪线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所以,和缅甸划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怎么能接受这个麦克马洪线为边界呢。当然,毛泽东、周恩来都是非同一般的人,或许他们想的更多吧。中缅边界的划定,难免会让印度人产生了更高的期待。根据一些公开的资料,在中缅谈判期间,印度和缅甸互通信息,密切协商,共同对付中国,基本上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标。
印度占领的中国领土,绝大部分都是在1954年以前完成的,其中包括东段的9万平方公里,中段的2000平方公里。不知道中缅边界的谈判和正式划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就在中缅谈判和签约的那一段时间,印度为了在边界谈判中占据主动,也加快了中印边界之间的动作,尽量控制他们认为应该属于他们的边界要点。大约在1960年以后,印度又占据了麦克马洪线附近中国一侧的克节朗河谷地带一片土地,按照《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一书的说法,是100平方公里,按照《印度对华战争》的说法,约65平方公里。印度那一系列蚕食中国领土的小动作,日后成为中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的重要理由。克节朗河谷就是边界战争初期最主要的战场,这一仗被称作克节朗战役。
这场边界战争,中国至少在1962年的6月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下面的文字是摘录于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其中有关于战争爆发前,中国军事部署的几个关键时间点。
10 月6 日,总参谋部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作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10 月 16 日,中央军委决定:为了打击印军疯狂气焰和侵略行动,决心歼灭越过“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印军,西线也要配合。
10 月 17 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对歼灭侵入中国境内的印军作了具体部署。
在中国进行边界战争之前,中国正式向苏联进行了通报。1962 年 10 月 8 日,中国领导人通知苏联大使,10 月 13 日和 14 日,赫鲁晓夫向中国大使表示:“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是不能采取中立态度的,如果有人进攻中国,我们说我们中立,那就是叛徒行为。”
由此可知,中国最高层的决策在10月6日便已经做出, 10 月 8 日通报苏联,10 月 13 日得到苏联的赞同,中央军委作战命令10月17日正式下达。10月20日,中印边界战争爆发,随后中国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
就在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不久,世界上还爆发了另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古巴导弹危机。由于这两件事情在时间上如此密切重合,引发了不少联想。当时敌视中国的一些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有意配合苏联,而后世的一些中国人,则认为是毛泽东利用了美苏之间冲突的时机。而后一种说法,甚至出现在一些正式出版物中。
有作者是这样说的: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双方一时剑拔弩张。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美国一时间根本无暇顾及中印边境的事情,而苏联为了能拉住中国共同对付美国,也暂时改变了其在中印边境武装冲突上的态度和立场。毛泽东感到对入侵中国边境的印军进行反击的时机到来了。于是,他决定抓住这一有利的战略时机对印军进行反击。1962年10月17日,毛泽东主持召集会议,决定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当天中午,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
上述这段话,来自《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一书,至今在国内的一些重要网站上还可以看到这些片段。可以肯定的说,这段话最明显的错误,是颠倒了时间顺序。
那么,古巴导弹危机是何时爆发的呢?苏联向古巴秘密运进导弹核武器是在1962年7月,美军获得准确情报是在10月15日,美国新闻界大约是在10月21日获得了消息,但是,在美国政府的劝说下没有公开。10月22日,美国军队进入三级戒备状态。肯尼迪总统当天晚上7点发表电视演讲,告知美国国民关于苏联将导弹核武器运进古巴。肯尼迪总统说,“上周二早上九点,我收到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最初的确切消息,并马上下令加强监测。现在,我们已经证实了相关证据,并对这些证据和我们的行动步骤进行了评估,我们相信,政府必须把这一最新危机的全部细节告诉大家。”
此后,美国出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在海上开始了对古巴的封锁。就在美苏双方在剑拔弩张的同时,私底下却秘密展开了积极的外交谈判。最终,在10月28日获得成功。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电台宣布,美国已保证,同意不入侵古巴,因此,苏联将从古巴撤回所有进攻性武器。同时美国总统还秘密承诺撤回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的弹道导弹。在这场危机当中,美苏双方都保全了面子,但苏联获得了更多的好处。不过,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扫了古巴人的面子。
从事情发展来看,古巴导弹危机的起爆点是由美国决定的,而不是由苏联决定的。苏联只是偷偷把导弹运进古巴,至于美国何时发现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应对,都在未定之天,毛泽东是不可能未卜先知的。就算毛泽东能知道苏联的导弹核武器何时运进古巴,他也不可能知道哪一天才能被美国发现。毛泽东考虑对印度用兵,是在当年的初夏,甚至更早,这里有阴法唐将军的回忆录为证。此外,毛泽东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的时间,也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之前。所以,对印度开战和古巴导弹危机时间上有交叉,这纯属巧合。如果再详细分析的话,中印边界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0月20日开始,此时,古巴导弹危机还没有出现;中印边界战争第二阶段,开始于11月14以后,此时,古巴导弹危机早已经结束。因此,说毛泽东利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机进行这场边界战争纯属无稽之谈。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被神话了,出于一般民众有情可原,如果是学者故意误导民众,实在令人不齿。
顺便插一句,赫鲁晓夫是历届苏联领导人中对中国最真诚的一位,中国欠他一个公道。斯大林对中国极为提防,除了特殊情况下给了中国空军一些现役装备外,在陆海军方面,从来不给中国苏军的现役装备,就是步枪,冲锋枪都是苏军淘汰的型号。而赫鲁晓夫不仅给了中国许多苏军的现役装备,还提供了制造原子弹的相关技术和设备。或许正是因为赫鲁晓夫的过于真诚和天真,导致毛泽东对他极为鄙视。当然,由于毛泽东想继承斯大林的衣钵,成为世界革命的领袖,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喜欢赫鲁晓夫的。当年中国的大跃进名义上是超英赶美,其实真实的目的就是想超越苏联。
中印边界战争于十月二十日正式爆发后,在中国发动进攻的几小时以后,印度总理尼赫鲁就收到赫鲁晓夫的一封信,信内对印度企图以武力解决同中国边界争端的报道表示关切,并且警告说:“这是一条十分危险的道路。”
十月二十五日苏联的《真理报》社论写道: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从来也没有为中国所承认;它是偷偷地塞给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帝国主义集团在与这条线有关的边境冲突问题上进行投机,竭力想借以挑起一场武装冲突。帝国主义者日夜梦想使中印两个大国火拼,并破坏苏联同兄弟般的中国和友好的印度之间的友谊。《真理报》接着说“印度国内的反动集团”正煽起冲突,并且警告说,“甚至某些思想进步的人们”在激动的时刻也可能屈从于沙文主义的影响。这就是当时苏联政府的立场,非常明确,基本上是站在中国一边的。
我们回过头来接着说美国。
战争爆发后,美国驻印度大使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是一条“为现代惯例所承认的”国际边界线。随后,美国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主要是一些步枪和轻型火炮等陆军装备,美国此举遭到了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的强烈抗议和反对。当然,美国援助印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压迫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谈判。一九六五年印巴战争爆发后,美国便停止了对印度的军事援助。实际上,由于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以及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当时中苏之间尚且有效的军事同盟条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边界战争中,美国声明承认麦克马洪线,遭到了退居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强烈抗议,这一切都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和中国发生正面军事对抗。而且,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作用。军队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有战斗力的,就是步枪也得能熟练使用才行,其他武器就更不是短时间内能掌握的。所以,即便美国支持,印度就是想扩大军队规模,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特别是具有指挥能力的基层军官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培养出来的。另外,中国先后在朝鲜和越南与美国直接对抗,也从来没有担心过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打击,为什么和印度作战,却要担心美国的介入,这显然不合逻辑。
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我们不做过多的分析。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中国和当时的盟友苏联的关系。在中印边界战争爆发之前,中苏之间已经出现了许多矛盾。苏联对中共的批评大部分都是由于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引发的,最终导致苏联1960年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其中的是非已有公论,这里不多说。不过,赫鲁晓夫当时还是一再向中国示好,尽力挽回中苏关系。尤其在60年中国百姓饥肠辘辘的时候,他主动提出愿意提供粮食援助,帮助困境中的中国人。1961年,赫鲁晓夫表示愿意继续向中国转让当时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的制造权,并在不久之后,同中国达成了协议。前边我们已经说过,在战争爆发前后,苏联的态度也是倾向中国的。然而,在古巴导弹危机的问题上,中国又是如何对待苏联的呢?
《人民日报》先后在10月28日、10月31日,发表《全世界人民动员起来,支援古巴人民,粉碎美国战争挑衅》、《保卫古巴革命》等文章,以支持古巴为名,暗中批判苏联,特别是针对古巴不愿意撤走导弹、轰炸机一事,发表社论说,“古巴人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御外来的侵略,这完全是古巴人民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谁也无权干涉,同时也决不构成对其他国家安全的威胁。”所谓无权干涉几乎是在公开批判和挑战苏联。
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写到:“在北京看来,在古巴问题上赫鲁晓夫犯了‘冒险主义’的错误,首先他把俄国导弹安置在古巴,从而造成了美苏对抗;接着他又在美国压力下后退,拆除了导弹,从而又犯下了‘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国反击印度的作战行动获胜,向全世界表明了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恐吓威胁置之不理或予以蔑视,不但无害反而有利,这样也就格外显出赫鲁晓夫及其修正主义集团的虚弱和无能。”这个概括无疑是当时中国对待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一个真实写照。赫鲁晓夫其人性格颇有些鲁莽,把导弹核武器运进古巴这件事情上,说他有些冒险可能不无道理,但要说他投降,则显然是无视事实。毕竟进行核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根本没有胜利者,在这个问题上,美苏双方都很理性。对比之下,如果把撤出武器称作投降主义的话,那撤出军队放弃国土又该叫做什么呢?
中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上的态度,特别是公开的表达对苏联的反感,无疑对此后的中苏关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假如中国也像战争之初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投桃报李,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和苏联坚定地站在一起,而不是对苏联冷嘲热讽,那么,中苏之间的关系未必会继续恶化下去。对于苏联而言,中国的重要性显然要远远胜过印度,这是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都不会无视的一个事实。正是由于中苏军事同盟的破裂,苏联才开始利用印度牵制中国。应该说是中苏鹬蚌相争,才让印度渔翁得利。
应该清楚,美苏两国绝非天然就是中国的敌人,历史上,这两个大国都曾经是中国的盟国,就在中印战争的时候,中苏依然还是盟国。面对重大国际争端,关键的问题是,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对策,最大范围内争取国际支持。外交是工具,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中国这么多敌人,至少是外交上的失败。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的是,为什么印度可以获得这么多国家的支持,而中国却不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假如真是因为外部因素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国土,那并不是什么体面的理由,只能证明政府的无能。
中印战争之后,中国同美国苏联的矛盾不断加剧,中国不久之后介入越南战争和美国对抗,后来,又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一般来说,敌人的敌人便是自己的朋友。能同时和世界上两大敌对的国家美国和苏联都为敌,也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没想到,当时的中国还真是做到了。更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还有人用这个理由来为放弃国土开脱,这也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吧。
关于中印边界战争中的国际因素,我们就谈到这里。下一次,我们聊聊中国为什么非要在经济还比较困难的1962年主动开战?好,我们下次再见。
图片: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08/2017_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