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爆经济最大危险
中国经济还有希望吗 中共高官爆最大危险 2022.11.22 No.169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继续掌权已成定局。至此,人们不得不开始担心习近平会把中国带向何方,特别是,在习近平的统治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会走向什么方向,这关系到了亿万百姓的生活和生存。
前几天,有关当局公布了今年10月份的统计数据,经济形势依然非常严重。受疫情和极端防疫措施的影响,生产、消费、就业、出口诸多方面都表现不佳,这预示着第四季度的情况很是不妙。前三个季度GDP平均增长3%,其中,二季度GDP增长仅仅只有0.4%,创下了文革结束以来的最低记录。尽管当局推出了多种刺激政策,从10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形势依然不见起色。尤其是,近来,疫情再次在广州、重庆等多个重要的中心城市爆发,势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四季度的经济形势可能再度恶化。这样,2022年,将会成为习近平统治以来中国经济最悲惨的一年。
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2018年GDP增速为6.6%,是邓小平南巡以后经济增长的最低速度。然而,就是那样一个数字,还遭到了一些经济学者的质疑。当时,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曾经披露,他从一个官方机关的研究员得知,那年经济增长只有1.67%。只是,这个数字向松祚也怀疑它未必反映了真实情况。而今年的官方口径的经济增长大概在3%上下,只有2018年的一半。实际数字估计已经接近0,甚至是负数了。由此可以知道,这些年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停滞乃至衰退的状态,而今年的情况尤其严重。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早在2019年的年初,就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糟糕的一年,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人对未来感到十分悲观了,但是,人们恐怕还是不会想到会出现今年这么悲惨的情况,不会想到习近平把中国经济摧残成这个样子。更可怕的是,最糟糕的情况还没有到来。
前几天,财新峰会举办了第十三届会议。财新峰会号称是中国经济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年度盛会之一,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在这个会议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一个副主任表示,2020、2021这两年平均增速5.1%,如果加上2022年的3.5%,三年平均增速低于5%,而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5%~5.5%。他认为,这三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经济以外的因素,限制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经济增长率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另一个副主任表示,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增长速度过低。这种状况必须及时扭转,力促2023年经济重回合理区间。这两个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都是中共的高官,他们这样表态,足以说明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严重。经济增长速度过低,蕴含着极大的风险,这个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了。其实,中国的很多问题,大家也都很清楚,只是,人们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因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习近平身上。只要解决不了习近平问题,那么,中国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
二十大结束后,著名学者吴国光认为,中共二十大的最大主题,在于事实上宣布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已经结束。吴国光先生的这个看法对外界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件事情关乎中国的走向与民众的命运。只是,实际情况可能比吴国光先生提醒的更加严重,甚至可以说,在中共十九大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已经进入了习近平的以确保政治安全为中心的时代,也就是另一种形势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这就意味着,中国目前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并不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更不是偶然现象,不是通过某些经济政策的调整就可以改变的。在这个时代,对于习近平来说,经济建设不再是主要任务,打击那些潜在的、可能会危机中共统治安全的力量、确保中共的统治,才是他的首要的任务。中共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等等。在习近平那里发展和安全成为两个并行的因素,最终,安全压倒了发展。吴国光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毛后时代,因为改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才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逐步引进了市场机制。这个过程是艰难曲折的,而最大的艰难来自于下述悖论:中共既要借助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又恐惧市场的社会政治效应挑战它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关于这一点,在市场机制中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无疑感触最深。3年前,经济学者向松祚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心里清楚:“需要我们是无奈的选择,消灭我们是崇高的理想”。在经济上,中共需要民营企业,需要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中共却又要消灭民营企业,消灭民营企业家。中共的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怪胎(《习近平看来真的悬了、向松祚再次妄议中央》2019.11.30)。
中国未来的大趋势如何,从以往的历史就能够一窥端倪。我们知道,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但是后来,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并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数千万百姓被活活饿死,国民经济也受到重创,毛泽东的威信一落千丈,这让毛泽东感到他的地位受到了政敌的威胁,因而非常不安。此后,毛泽东突然强调阶级斗争,并且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并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直到毛泽东死,都没有发生改变。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目的在于他要清洗政敌,为政治斗争提供合法性依据,为清洗政敌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撑。在毛泽东的晚年,他先后清洗掉了刘少奇、林彪等一大批军政要员。
在阶级斗争的旗帜下,毛泽东首要的任务是清理他在党内的政敌,那些人威胁到了他的权力和地位。而习近平早已经清洗完了党内的敌人,习近平的担心基本上在党外,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家,自由知识分子,维权律师,等等,最主要的恐怕还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他们更有实力和号召力。事实上,在中共十九大前后,习近平就已经在中共内部确立绝对权力。习近平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中共的统治,巩固他的统治。而打击民营企业,打击民营企业家,注定会重创中国的经济。在十九大之后,习近平加速了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打击,引起巨大震动的对互联网企业的整肃就是习近平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打压行动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二十大前这一年多,习近平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疯狂打压,对互联网企业的疯狂打压,让人们对二十大之后的经济形势,感到十分悲观。
在10天前,德国之声中文网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习近平经济学能奏效吗?这篇文章也在关注二十大以后,大权在握的习近平,将会把中国经济引向何方?这篇文章开篇便提到,
至少在今后3-5年内,中国经济暂时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给了人们释放一个乐观的信号。这篇文章认为,对于邓小平以后的中共来说,经济是该政党合法性的主要基础,这对习近平一点都不例外。这也就是说,为了维护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习近平也会发展经济。这篇文章认定习近平在二十大后将竭尽一切力量,来做两件事:一是提升国内经济能力;二是留住外资、扩大外贸。
只是,这篇文章的立论和分析判断都很值得推敲。首先,经济是中共合法性的主要基础,这个立论本身就存在问题,而习近平如何看待所谓的合法性,更是一个问题。中共通过经济增长维持其统治的合法性,也就是所谓的业绩合法性,这种说法流传甚广。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真实地反映中共统治的本质。按照这种说法,中共的统治需要得到百姓的认可。这明显不是事实,而是虚妄之言。还有类似的说法,中共和中国百姓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经济契约”,那就是,中共将控制一切政治权力,以让普通百姓过上比较好的物质生活为交换,接受中共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这种说法更是在美化中共的统治。事实上,中共的统治一直都是建立在暴力之上,从来不在意百姓的感受。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就是明确地、傲慢地宣示其权力来自武力胁迫,而不是百姓的同意。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上台以来,特别强调红色江山、红色基因,实际上已经公开地把中共统治的合法性建立在了打江山、坐江山上,习近平其实已经不需要所谓业绩合法性的伪装。就像毛泽东那样,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同时,也不时强调所谓的抓革命促生产。习近平强调安全为中心,想必,他也要发展经济,但是,这只是为了维持中共政权的运作。如果说,确保政治安全是战略的话,那么,发展经济只是一个策略。他的立足点是为了维持中共政权,而不是百姓的生存。
习近平引导其行为的内在逻辑是政治,而不是经济。习近平执政的主要思路,不是如何搞好经济,而是如何确保政治安全。也正是在确保中共政权能够运作的情况下,习近平才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了疯狂的打压,对互联网巨头进行了疯狂的管制,对教育培训行业进行了疯狂的摧残,导致中国的经济陷入困境。
实际上,习近平一直有强烈的危机感。在他上台之初,就对党内表示,不能出现苏共崩溃的情况,他要作维护中共统治的男儿。而且,习近平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其中,涉及经济的重要步骤就是严重的国进民退。而且,在十九大召开的前一年,习近平在一个内部讲话中就明确表示,在中共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必须不断发展壮大,这个问题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习近平的心目中,只有国有企业才是中共真正的依靠,私有企业自然是不可靠的,甚至和敌对势力相关联。这个内部讲话,真正反映了习近平的内心,反映了他对民营企业的反感和担心(《八十老贼矫诏消灭私有制 文章有鬼泄露党国大秘密》 2018.01.24 No.120)。显而易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政治安全为中心,习近平的这个转向并不是一个突然的行动,而是从他一上台就开始进行了,是一个长期的行动。
德国之声的这篇文章认为,经济是中共合法性的主要基础,这对习近平一点都不例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习近平在二十大后将竭尽一切力量提升国内经济能力,扩大对外贸易。只是,这个说法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如果,习近平真的认为经济是中共合法性的主要基础,那么,他从一上台就应该全力以赴发展经济,而不是等到二十大之后。而这些年的事实已经证明,习近平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考虑政治安全,而不是经济。甚至为了政治安全,对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对民营企业进行了疯狂的打压,严重地伤害了中国经济。既然习近平过去并不在意业绩合法性的问题,那么,习近平二十大后是否会竭尽一切力量,提升国内经济能力,扩大对外贸易,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事情了。退一步讲,既使习近平打算提升国内经济能力,扩大对外贸易,三五年内也未必能够出现反弹。
另外,这篇文章在分析习近平全力提升经济的时候,谈到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事项,也就是房地产问题。文章认为,习近平会解决房地产走下坡路的问题。通过修改他自己的“房住不炒”的理论,为现实让步,让一线以外的城市松绑限购。房地产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中国人口形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在经济形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国政治的走向已经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人们对今后早已失去了信心,即使彻底取消限购,也不会有什么意义。那些有产阶层都在卖掉多余的住宅,甚至,卖掉自己的豪宅,准备离开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现在无论如何调整住房政策,都无济于事,习近平已经错过了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最后的机会了。事实上,就在当局各种政策的强烈刺激之下,房地产依然还在继续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还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就是清零政策。文章认定,现有清零政策和提升经济、扩大外贸有冲突,必定改变。因为,习近平心里早就明白这些问题,清零抗疫政策很快就会出现重大变化。只是,现实和文章所说的完全相反,当局近来释放的信息以及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放弃清零,反而强调坚持清零不放松。重要的是,在习近平的心目中,清零政策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经济和外贸,面对外界的强烈质疑,习近平已经明确表示要算政治账。这里,再强调一下,中国目前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并不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更不是偶然现象。就眼下而言,清零政策固然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困难,但是,清零政策结束了,中国的经济也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习近平以政治安全为中心的基本战略决定了,中国的经济注定会陷入困境。
显然,德国之声这篇文章的基调过于乐观了,甚至可以说,对习近平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乃至幻想,很多判断都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也正因为这一点,文章的乐观情绪很难感染读者,文章的结论也很难让人信服。只是,不幸的是,事到如今,依然还有人对习近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增速低而且质量差,存在着严重的系统性危机。按照中共以往的估算,中国GDP的增速一旦低于7%,就会导致严重的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最近的财新峰会上,那位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对增长速度过低表示担心,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中国经济的增速已经连续多年在低位徘徊,面临的危险会越来越大。只是,中国的独裁者习近平似乎并不在意,他关注的焦点依然还是政治安全,二十大的政治报告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未来这些年,中国经济形势将会长期低迷,乃至陷入停滞和衰退。中国民众普遍会处在贫困之中,社会秩序可能会全面溃败。中国人可能会面临一场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苦难。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11/20221122-no1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