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竟给总理难堪
李强被习近平冷落?地方竟给总理难堪!2023.04.22 No.225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创下近四个季度最高水平。这等于给李强和新一届国务院发了一张奖状。此前,国内外的多家机构预测中国一季度增长3.8%-4%,其中,国内媒体财新的预测值是3.8%。当局公布的4.5%这个数据超出了外界的预期,或许给人们带来了一丝乐观的景象。只是,官方数据的可靠性很值得怀疑。就在同一天,中共财政部发布了第一季财政收支情况,其中,税收减少1.4%,这个数字明显和GDP增加的情况相矛盾。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了,企业利润增加,税收自然也会增加,结果,经济增长却税收减少,这里边肯定有问题。此外,财政部的数据还显示,在税收减少的同时,支出却增长6.8%。这也就意味着,财政赤字的增加、债务的增加。另一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在GDP 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房地产的情况,统计局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却下降5.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就意味着房地产企业信心不足;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却信心不足,这明显存在矛盾。当局似乎在隐瞒房地产的真实状况、故意营造房地产复兴的气氛,把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引向房地产。这样作的结果,只能越陷越深。
经济数据可以迷惑外界,给百姓画饼充饥,但是,却无法填饱他们自己的饕餮巨口。尤其是,无法填饱地方政府。毕竟,他们的政权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来维持运转。这些年,地方政府正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很多地方早已是债台高筑。不要说还债,就是支付利息都十分困难。前些天,贵州省政府下属的发展研究中心公开发文表示,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重大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受制于“财力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已经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争取“智力支持”,为化解贵州地方债务提出可行建议。所谓争取“智力支持”,实际上就是向国务院喊话,向李强喊话,要求给予财政支援。地方当局都在盼着李强能够拿出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债务问题。想必,这几个月来,李强并没有拿出应对方案。地方当局已经等不及了,只好公开呼喊。或许,贵州省已经无法应付下属市县的债务问题,只好把矛盾直接上交给了国务院,上交给了李强。贵州当局想必已经无路可走了。
实际上,去年年末,贵州就曝出令人吃惊的消息,遵义市最大的城投公司遵义道桥建设,将其上百亿元的巨额债务展期20年。这也就意味着,当地已经完全无力偿还债务了,银行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条件。问题就在于,类似贵州省这样的情况,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甚至比贵州还严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一旦爆炸,那不单是严重的金融危机,更是严重的政治危机。
只是,贵州省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他们本来应该通过内部渠道,报告国务院,请求国务院给予支持。而省政府下属的发展研究中心公开发文,要求国务院给予援助,这个情况显然非同寻常。这实际上是公开给国务院、给李强施加压力,逼迫李强做出回应,也可以说,在给李强难堪。由此可以推测,李强在地方大员中缺乏足够的政治权威,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本。李强一直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任职,只是,李强并没有获得值得炫耀的成就。他获得晋升,只是因为他是习近平的亲信。
中国今天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地方债问题、比如土地财政问题,都是长时间积累的体制性问题。事到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无法再继续拖下去了,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少地方政府可能就无法运转了。只是,李强恐怕没有能力、也没有魄力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李强在今年3月才正式出任国务院总理。但是,从去年10月20大结束,他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最高负责人。上台快半年了,并没有拿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或许,他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没有找准他的位置。不能确定,在习近平的手下,他这个总理该如何行事?虽然,他很早就成为习近平的亲信,但是,做总理还是第一次。以他对习近平的了解,他应该知道,给习近平做总理,一定不容易,需要格外小心。
前不久,习近平在1月末的一次关于经济发展的讲话公开发表,题目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这篇讲话再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篇讲话了无新意、基本上都是老调重弹,它的公开发表,其中一个重要的意思便是告诉外界,习近平才是经济领域的决策者,习近平已经把方针大略确定好了。按照这样的格局,李强能作些什么呢?
十多年前,著名学者罗小朋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党天下的总理难题”。而今天,李强正面临着习天下的总理难题。这个情况,可能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总理更加难办。按照罗小朋的说法,过去的几个总书记,胡耀邦能够和总理赵紫阳精诚合作,赵紫阳得以在总理任上,做出巨大的成就。其中,推动地方财政分权以及沿海大开放战略,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的激励。64之后,邓小平成为事实上的红色皇帝,而朱镕基是事实上的红色宰相。邓小平有足够的政治权威,但他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过问经济。因此,朱镕基可以全权处理经济问题;胡锦涛无能,胡锦涛也知道自己无能,因而给了温家宝发挥的空间。温家宝又非常幸运,他遇到了中国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温家宝任内,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地方政府也通过土地财政,获得了巨额的资金。这几任总理算是比较幸运,在党天下里都获得了一定的发挥空间,也都取得了某些成功。
习近平上台后,彻底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彻底毒化了国内的政治氛围。在过去的十年里,习近平不断地强化独裁,剥夺了国务院总理的经济主导权,李克强只能步步后退,十年总理,一事无成。国务院总理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这个情况不仅针对李克强,也必然会对李克强之后的总理产生影响。只是,国务院被削弱,总理的重要性被降低,李克强是被动接受的,而李强却是主动接受的。李强一上任就明确表示,国务院是政治机关,要让国务院成为党中央的执行机构。胡锦涛无能,他自己知道,而习近平无能却自以为是。习近平的存在,更限制李强的想象力。虽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从20大结束后的情况看,特别是从他正式出任总理后的情况看,李强只是官场上一个平庸的政治官僚。会做官,却未必会做事。
习近平上台这些年,尤其是疫情爆发这三年多,西方国家都意识到了对中国商品依赖的危险性,开始将产业链移出中国。同时,习近平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打压,也让民营企业家失去了信心。而习近平的极端政策,导致地方当局所依赖的土地出让也出现了问题,财政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显然,李强不具备当年朱镕基、温家宝所处的国际环境,无法通过扩大出口来减轻国内的压力。李强也无法像朱镕基、温家宝那样,继续对内压榨。因为,百姓已经被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三年清零,百姓的财富基本上被榨光了。另外,中国的人口形势出现逆转,房地产业急剧萎缩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土地财政注定无法继续。朱镕基、温家宝他们挽救经济所采用的办法,李强都难以重复,即使重复使用,也不会有效果,李强能够选择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关键是,李强无法消除外界对习近平胡作非为的担心。
就在一个星期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公开发文说,中国眼下的经济形势一句话来讲:就是通缩开始了,经济已经落入衰退象限。在没有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之前,中国经济的增速只会逐渐下行,而地方当局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只会不断攀升,直到被债务压垮。百姓如何生存,最高当局并不在意。可地方政府如何维持,他们就不能不操心了。
对于李强来说,经济没有起色,他当然面上无光,毕竟,他是国务院总理。更严重的是,经济没有起色,财政困境就无法改善,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他更是首当其冲,贵州省实际上已经发出了警讯。不能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不能拿出真金白银充实财政,单单依靠粉饰统计数据,注定难以长久。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李强恐怕没有机会做太平宰相了。现在看来,用一般的经济手段已经无法挽救陷入困境中的经济,也无法挽救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只有采取非常手段,才有可能扭转局势。当然,这也意味着,可能要承担极大的风险。这需要魄力,更需要胆识,习近平会冒险给李强机会吗?确切地说,习近平会放手给李强权力吗?不大可能,这样的情况肯定只能由习近平自己来作决定,这也就意味着,李强这个总理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一事无成,可能是李强最好的结局。
原图链接: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3/04/20230418-no2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