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大动 百姓挨饿
习近平要搞大动作 百姓真的要挨饿了 2023.05.05 No.229
打赏: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Ying6789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各地农村不断传出各种令人吃惊的消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不安和疑惑。广西南宁,警察和农管队铲除六千余亩烟叶;广东清远,农民种植的几百亩甘蔗全被毁掉;福建漳州,农民种植的七十亩水仙花被强行铲平;浙江乐平,农民已经种植三年的竹园被砍掉;按照当局的要求,这些土地都只能种植粮食,不能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有的地方,甚至把成片的树林全部砍光,来种粮食。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有消息说,成都当局竟然要铲平耗资数百亿元建立的城市绿化带,打造十万亩农田。这些消息似乎预示着,中国可能将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实际上,退林还耕运动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大约在2年前就已经在全国悄然展开。网上有一个去年7月的消息,是四川省江安县给当地村民关于退林还耕问题的回答。其中提到,此次耕地整改工作是党中央部署开展的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之一。还说,这次耕地恢复整改工作不叫退林还耕,而是耕地被不合理地改变为林地、园地,现在把不合理流出部分恢复为耕地。地方当局这样做的根据则是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在2020年、2021年下发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通知。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曾经表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现在,全国各地正在做的退林还耕、以及铲除经济作物就是所谓的遏制耕地“非农化”、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习近平还说, 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等等。上个月的25号,《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金观平的文章: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金观平是“经济日报观点评论”的谐音缩写。这篇类似社论的文章提到,仔细梳理发现,很多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与地方政府有很大关系。文章还说,今年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第一年,有必要深入分析地方违法违规用地的内在原因,有的放矢出台制度,防患于未然。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习近平当局已经把耕地保护的责任压在了各级地方政府和党委的头上,今年尤其要严格落实责任,近来各地疯狂地推动退林还耕运动可能就和这个情况有关。
习近平当局之所以开始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明显和严重的粮食短缺有关。粮食短缺最显著的标志便是粮食进口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年以前就已经超过一亿吨。在进口的上亿吨粮食当中,除了小麦、大米,更多的是大豆、玉米、大麦以及干酒糟等粗粮。大豆榨油之后的豆粕,以及玉米、大麦、干酒糟等粗粮主要用于生产养猪喂鸡的饲料,这对中国肉蛋奶的供应至关重要。
在加入世贸之初,为了保护国内的粮食生产,有关当局对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进口制定了配额限制。其中,小麦960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在配额限度之内,只征收1%的进口税,超过配额,则征收65%的进口税。2020年之前,三大主粮进口配额一直都没有用完过。然而,2020年三大主粮进口激增,玉米进口创纪录达到1130万吨,首次超过全年关税配额。2021年,进口粮食达到破纪录的16000多万吨,除了玉米,小麦进口也超过关税配额;2022年,小麦、玉米、大米进口全部超过关税配额。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世界粮价大幅度上涨,中国进口粮食花费5500亿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就是在国际粮价最高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企业宁可再额外支付65%的关税,也要大批进口粮食,这足以说明国内粮食的短缺程度。
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按照当局的说法,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些年,粮食进口量一直在增加,但是,主要集中在大豆和一些杂粮上。关键性的转折点就是2020年,这一年,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都开始大规模进口。可以说,如果没有进口粮食,国内将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连最基本的小麦和大米都不能满足供应,肉蛋奶就更不要说了。这样大规模进口粮食,和平时期也难以承受。如果爆发战争,那就更可怕了。很有可能,正是这个情况让习近平感到了危险,全国范围内的退林还耕政策就是在2020年之后出台的,目的就是确保有足够的耕地来种来种粮食,以确保口粮的生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的7月,习近平前往吉林,考察的重点之一就是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而且,最近这几年,习近平多次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一向强调底线思维的习近平,面对如此严重的粮食问题,一定会感到焦虑不安。尤其是,他还准备挑战美国等国家,那粮食问题将会加剧。
国内粮食短缺在2020年全面出现,固然和这些年耕地的减少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种粮农民的减少。80年代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那一代农民,真正会种地的那一代农民基本上都已经不在了,新一代的农民根本就不会种地,也没有兴趣种地,因为,种地辛苦而所得太少。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粮食问题,不是土地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只是,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让农民通过种粮获得满意的收入,自己高兴去种地,根本就没有可能。除非彻底废除家庭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实现集约化生产。同时,彻底废除城乡隔离的户口制度,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定居,并给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中共当局显然不想这样做,他们只想用土地锁住农民,那就只能把土地分散处置,不可能实现集约化生产,种地就不可能获得满意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足够的粮食,只能强迫农民生产,甚至,去抢夺农民的口粮。这或许是当局成立农管的主要目的,以确保基本耕地必须种植粮食,而不是其他经济作物。
实际上,退林还耕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只是,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农管的参与和集中行动,而格外引人注目。也正是农管的粗暴行动,让外界开始强烈注意当局的动向。有人猜测,当局成立农管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农村、进一步对农民实施人身控制,情况可能未必如此,至少眼下这还不是他们工作的重心。关键的问题是,这种说法容易淡化当局对于粮食问题的焦虑程度。实际上,当局控制农村主要依靠的还是乡镇的警察机构,以及警方控制的所谓联防队、治安队。毕竟,利用地痞流氓组成联防队控制农民,开销要小很多。而且,当局对于百姓的控制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在镇压人民反抗这些方面,他们一直都在做最坏的打算。
而粮食问题特别是三大主粮短缺则是这些年一个新暴露出来的问题,当局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和手段加以处置。只是,这个行动能否增加粮食产量,还难以确定。可以确定的是,这样下去,很多农副产品的供应可能将出现短缺,中国的经济会遭到破坏。
第三次连任之后,吞并台湾已经成为习近平的首要目标。尤其是,目前的国际局势对中共当局极为不利,台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越走越远,和平吞并台湾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只是,一旦武力犯台、和美国兵戎相见,中国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这样一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会迅速枯竭。到了那个时候,即使美国等西方国家还允许向中国出口粮食,中国也没有足够的外汇购买了。这无疑是习近平当局必须考虑的问题,退林还耕就是当局应对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最重要的举措。不排除,习近平已经在做最坏的打算,一旦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在无法大规模进口粮食的情况下,通过强制手段,在现有的耕地上以实现最低限度的粮食自给自足。至于其他方面,就只能向朝鲜学习了。
习近平当局对粮食问题的担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关的布局早就开始了。但是,最近的行动明显在升级,而且越来越粗暴。这无疑和习近平强调党政同责、实施政治高压有直接的关系。显然,习近平对耕地控制的现状还不满意,还在强化各级政府和党委执行的力度,这也从侧面暴露出习近平当局对粮食问题的焦虑,估计,时间已经不多了。
原图链接: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3/05/20230505-no2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