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顽固坚持清零
莫要误读了习近平 2022.09.08 No.135
就在20大召开的前夕,新一波的疫情在国内全面爆发。从南到北,已经有几十座城市发现疫情,根据当局的通报,高风险地区超过2000个,中风险地区超过1500个,至少有33座城市处于全城或局部封控之中,其中包括15个省会以上城市,最新封控的、也是最为外界关注的就是常驻人口高达2000多万的四川省会成都。当初,上海当局宣布全域静态管理三天,结果却是两个多月,这次成都封城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尤其是中秋假期临近,为了阻止疫情的扩散,很多地方开始限制人员流动,劝阻百姓返乡,局势似乎又回到武汉肺炎疫情爆发的初期。从目前的情况看,疫情基本上处在局部受控,整体失控的状态。未来几周更多的城市将会发现疫情,没有人可以预料下一个封城的地方会在哪里。
这一波疫情以及当局所采取的极端防疫措施,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全面深远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三大航公司亏损约500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上半年亏损超过800亿元,就连中国最赚钱的京沪高铁也出现了亏损。京沪高铁在财报中宣称,疫情对客流出行需求造成极大影响,旅客出行意愿呈断崖式下降,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史无前例的、严重的、持续性的冲击。史无前例的、严重的、持续性的冲击,足以说明影响的严重程度。此外,国内的旅游业同样受到严重冲击,有报道说,峨眉山的猴子都饿瘦了。实际上,像上海、深圳、成都这种超大型中心城市封城,造成物流中断,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将受到冲击,损失恐怕难以估量。至于封城引发的次生灾难和人道危机更是触目惊心,造成的危害比疫情的冲击还严重。最重要的是,动辄封城——当局这种简单粗暴的应对策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这次成都宣布封城,在国内外造成了不小的震动。胡锡进先后发了多篇博文,替当局的粗暴无能和顽固进行辩护。胡锡进说,成都的抗疫有做得不到位的,让当地人骂去,川外的我们应当做的是安慰、支持和鼓励。事到如今,我觉得网友们唯有支持成都团结抗疫共度时艰,不应拆台撒盐。看得出来,胡锡进的辩护已经十分乏力。关键的是,胡锡进也有些不知所措了。在“新冠病毒真的很难缠,怎么办?”这篇博文中,胡锡进说,疫情又在全国多地发酵起来,影响面逐渐扩大。说实话,我真是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对付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胡锡进还说,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受到猛烈冲击,北京一度也陷入半静默,那波疫情过去之后,本以为我们的经验和工具都增加了,很严重的情况不应该再出现了,但现在成都又被迫采取接近全域静态管理的那套强度高、损失大的措施,多个大中城市情况严重,岌岌可危。这些事态在告诉我们,目前的防控方式很难在全国范围以较低的成本不断维持下去……我们就这样间歇式地,或者轮流转各地上演封控吗?经济怎么办?社会运行所需要的确定性如何保障?而且这样的反反复复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只是,胡锡进最终的办法还是要相信国家,其实,就是让民众放弃思考,去相信国家领导人。
应该说,胡锡进确实是看到了问题所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只是,他的答案太过荒谬了。在上海、北京封城付出了极大代价应对疫情之后,成都再次选择封城,这显示,当局不仅在应对疫情的策略上没有任何改进,更严重的是,在思想上、认识上没有任何提升。成都封城暴露出的最大问题,不是一个2000万的大都市停摆,而是让人们意识到,当局根本不会汲取教训,就这样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碰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事实再次证明,这个系统没有纠错机制,甚至缺乏及时的反应机制,已经处在僵死的状态,这比经济上的损失更加令人感到绝望。可怕之处在于,这样下去,经济怎么办?百姓怎么生存?
事实上,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断凸显,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机构等领域的风险不断恶化,正在向系统性风险发展。中国正在面临着灾难性的危机,无数人都预感到了危险的来临。中国著名的智库“北京安邦咨询公司”在8月28日曾经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中国是时候调整病毒防控政策了” ,明确建议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恢复经济为重。报告认为新冠疫情的致病危害已经大大降低,防止经济失速风险应成为国内的头号任务。失速是航空领域常用的概念,飞机一旦失速,将会急剧坠落。显然,中国的经济也有急剧坠落的危险。报告特别提到,中国经济面临失速风险,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疫情冲击。而“疫情冲击”实际上不在于疫情本身,而在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如果要在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形势下趋利避害,就需要根据疫情的最新变化,科学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恢复经济为重,在常态化防控的时期逐步与世界接轨。
说白了,就是放弃清零政策,与病毒共存。毫无疑问,光给百姓安全是不够的,还要让百姓有饭吃。毕竟,被疫情感染了,不一定死人,没有饭吃,那一定要死人的。安邦的这份报告无疑是在替当局着想,替中国的经济着想,期待当局能够接受建议、调整防疫策略,放弃清零政策,全力恢复经济。然而,这份报告仅仅在网上存在了一天,便被删除了。显然,当局并不想改变防疫政策。全中国、全世界都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当局这样顽固地坚持清零政策,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似乎应该有什么深刻的考虑和安排。不少人都在绞尽脑汁,试图搞明白其中的原委。有人认为,习近平坚持清零只是为了保住他的权力和地位。毫无疑问,习近平顽固坚持清零政策,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与巩固他的权力和地位有直接的关系。问题就在于,放弃清零政策,难道他就会失去权力和地位吗?显然并非如此简单。习近平实施清零政策的目的和对清零政策的维护,这是两件事情。不管清零政策是否正确,只要在他公开确定清零政策之后,对清零政策的任何非议他当然要严厉打压。维护清零政策,就是在维护他个人的权威,维护他个人的面子。外界质疑越强烈,习近平就越是要顽固坚持。不如此,不能显示出他的权威。无论如何,他已经十分被动了。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改变政策,岂不是证明了他习近平后知后觉吗?事到如今,他只会坚持错误,以掩盖他的短视和无知。
还有人认为,清零政策完全是政治防控,实施清零政策只是为了限制百姓乱说乱动,以免影响习近平在20大上连任。可是,不实施清零政策,百姓也同样受到限制,也无法乱说乱动。事实上,中共当局一直把防范百姓乱说乱动作为第一要务,为此,不惜动用各种资源。中国原本就是一个大监狱,百姓原本就没有乱说乱动的自由。更何况,为了20大连任,习近平已经准备了5年,事到如今,中共内部已经没有人可以挡得住,普通百姓乱说乱动,更不可能挡得住。显然,习近平坚持清零政策,并不是为了在20大前限制百姓乱说乱动,人们多半是过度解读了习近平顽固实施清零政策的目的所在,总在猜测习近平有什么大的规划、有什么深远的考虑,这显然是高估了习近平,他哪里有那么多的韬略。其实,很有可能习近平根本就没有系统的想法,他只不过是跟着本能走。
显然,习近平并不相信,中国能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与病毒共存。想必他十分担心,甚至是十分恐惧,再次出现武汉当年发生的事情——整个城市彻底崩溃,被死神所笼罩;整个国家一片恐慌,仿佛末日就要来临。真到了那一步,陷入绝境的亿万百姓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可就无法预料了。不难想象,武汉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的情况一定给他留下了巨大的、难以摆脱的阴影。而且,从习近平上台这10年的情况可以看出,习近平从来都是从反面考虑问题,都是从最坏的情况来考虑问题,一直都在做最坏的打算,或者说,他一直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眼下,虽然面临各种危险,但是,局势毕竟没有失控。或许,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崩溃,习近平更担心、更害怕疫情的失控而引发重大社会动荡,特别是在20大召开的前夕。因而,宁愿付出代价维持现状,也不会做出改变。在应对疫情上习近平如此,在其他重大的事项上,习近平也一向如此。习近平口口声声自信,实际上他从来就不自信。只是,坚持既有的清零政策,这样做看似安全,其实,国家会付出更大的损失,百姓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可以说,实施清零政策是一种下意识和本能的选择,和病毒共存却是理性的选择,做出理性的选择需要知识和远见,而习近平恰恰缺少知识和远见,显而易见,习近平不仅不具备领导人应有的远见卓识,更缺乏领导人应有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天底下没有万全之策,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领导人的任何重大决策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习近平不敢承担任何风险,更不敢承担任何责任。这不是有定力,而是无能、胆怯和堕落。
https://xiaominzhixintupian.blogspot.com/2022/09/20220908-no135.html